笔趣阁

九五小说网>嫡明 > 第383章 保住爵位自贬离京(第1页)

第383章 保住爵位自贬离京(第1页)

高丽王君臣闻言,犹如耳边突然一个炸雷,唬的毛骨悚然。心虚之下都忘了辩解,呆若木鸡一般。

却听朱寅厉声说道:“大明视高丽为子,不忍坐视高丽亡国灭种,这才不顾国库紧张,出兵抗倭,调粮赈济,救东国于水深火热。战死疆场的每一个将士,都是我大明男儿!救济高丽的每一粒明粟,都是我大明膏血!”

“一直以来,都是大明在替你们遮风挡雨!”

“自去年开战以来,大明耗银已有三百余万两!折损精兵五万多人!征调民夫徭役十几万人!”

“是大明将士的血战,是大明百姓的奉献,高丽才转危为安!”

“可是贵国朝廷却贪墨大明的赈济粮食,大国难财,不知道多饿死了多少高丽百姓!辜负天朝天高地厚之恩,亵渎公道信义,这难道就是贵国的恭顺忠谨吗?!”

少年经略目光冰冷,那尚存一丝稚气的脸上寒霜密布,带着和年纪很不相称的威压。

李昖和柳成龙被这顿训斥吓得面如土色,神色惶恐的一起跪下,“朱公息怒,实无此事,这定然是有人诬告陷害…”

李昖是高丽之主,一国之君,按制度是绝对不能对朱寅下跪的,可是此时他被吓得六神无主,两腿一软居然跪下了。

朱寅眉头一皱,喝道:“殿下这是为何!你岂能跪我?康熙,快扶殿下起来!”

康熙等人顿时上前,强行将高丽国王拉起来,都不禁对高丽王怒目而视。

大明以礼治国,礼法尊卑极重。高丽王体例尊贵,位同亲王,乃是帝王之实与藩王之形。除了在接旨时要跪拜宣旨的钦差之外,其他场合他不能跪拜任何明朝大臣。

就好比大明亲王,怎么会对大臣跪拜?

高丽王以国君之尊跪拜主公,要是传到皇帝耳朵,那就是一个可大可小的罪名!

朱寅也没有想到,高丽之主惊吓之下,居然膝盖一软的跪下,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么?此人太也怂包无能了,可笑死后还被尊为“宣祖”。

“罢了。”朱寅也懒得整顿高丽朝廷的吏治,他打算让虎牙故意宣传这件事,让高丽人仇恨他们的王廷。

“殿下安心。”朱寅语气一缓,又变得和颜悦色起来,“下官没有追究的意思,这些都是郝杰任上的事情,下官也无心管这些。只是眼下这些粮食,却是不能再像之前那样调拨给贵国,经略幕府直接赈济便是。”

“下官并非不相信殿下,是信不过殿下麾下那些经手的人,他们层层克扣,中饱私囊,损害的却是殿下面子。”

朱寅只差没有直说,你高丽王就是最大的贪污犯了。

总之,他绝对不会把十几万石宝贵的粮食送给高丽王。

李昖心中郁闷至极,面上却不敢表露分毫,只能干巴巴的说道:“是,是!那小王就谢过朱公赈济活民之恩了,只是朱公又要操劳,小王属实过意不去…”

说了几句毫无营养的话给自己找台阶下,脸面无存的高丽君臣就起身告辞,灰溜溜的狼狈而归。

朱寅亲自送他们出门,看着他们的背影,好像在看两条狗。

他心里不禁有些感慨。高丽这个国家,运气也真是好啊。历史上多次有亡国之危,可每次都保住了。秦汉、慕容燕国、隋唐、辽金、蒙元、明清,日本帝国,这么多强权,硬是没有成功吞并它。

好像无论怎么变,高丽最后始终是高丽。这份见风使舵、柔中带钢的事大功夫,真是让人佩服,好像天生就是当小弟的。

壬辰之乱,如果没有大明以举国之力援助,高丽就亡了,会成为日本的亡国奴。

打退倭寇后,高丽极度虚弱,本是大明吞并高丽的最好机会。可大明不但没有吞并它,还继续援助,帮他恢复元气。

可是高丽又是怎么回报大明的?大明一亡国,就开始淡化大明对它的挽救,削弱明军将士在抗倭中的作用。

为了表示对满清的忠心,千方百计抹煞大明的恩泽。后来更是抹黑、污蔑大明。

大明灭亡仅仅第二年,南明还在呢,高丽就篡改《实录》,说壬辰之战“明军败,赖我水军制海”、“赖我义兵筹粮”、“明廷几坏东征大局”、“明军畏敌如虎,掠我粮草”等等。

就差说壬辰之战完全是高丽打赢的,大明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猪队友。

还搞出所谓的“通明罪”、“思明罪”,大肆迫害亲明派。

大明灭亡不久,就禁明式衣冠,搞出不伦不类的“高丽国服”。

对高丽有再造之恩的万历皇帝,大明未亡时是“活我之恩,若海难量”、“虽刳心剔骨,未足酬万一”、“神宗活我,子孙永世当血祭”。

大明亡了,就变成了“神宗昏聩,纵容倭使致祸”、“万历暗弱,决策屡误”。甚至造谣说:“神宗纳倭银五十万两。”

在朱寅看来,万历当然昏聩,这个没错。可天下人皆可说万历昏聩,唯独高丽人不能!

这就是以怨报德、忘恩负义的白眼狼。

“高丽王廷…”朱寅眸光幽邃,“真的还有必要存在么?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最少,起码东亚三国应该混一!”

想到这里,朱寅抬起头,少年芳华的面孔居然带着一股说不出来的沧桑。他看着苍天,眸光也像苍天那般的高远幽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