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九五小说网>嫡明 > 第380章 预判了你的预判(第1页)

第380章 预判了你的预判(第1页)

朱寅知道毛文龙是个很有主观能动性的将才,文韬上不如熊廷弼,武略上则过之,很适合执行这种战术任务。可是他没有想到,毛文龙还能击中日军的火药库。

听这种爆炸声,日军火药库必然损失巨大,就算还有火药,肯定也不多了,接下来还能顽抗几天?

倭寇最赖以逞凶的军心战意,连接遭受重创之下势必土崩瓦解。

日军畏威而不怀德,一旦失去信念,也就那么回事,同样会大量投降。后世不就是这样吗?

到那时,这剩下的五万多日军就可轻而易举的一股荡平,还能多抓俘虏给清尘做实验。

“主公,大将军。”忽然徐渭说话了,“日军火药库爆炸,灭之更易。所以在下以为,最好改改计划,谋取更多。”

“哦?”朱寅顿时一脸期待,“先生必有妙计。眼下如何谋取更多?”

李如松也笑道:“老师之策,定然非同寻常。”他的兵法是徐渭教授的,两人曾有数年师生之情,他当然很清楚这位老师的谋略。

戚继光等人的目光也都被徐渭吸引,想听听这位有名的绍兴师爷有何高见。

灯光下,身穿道袍的绍兴师爷很有几分仙风道骨的姿态,他抚须笑道:

“日本王和秀吉之妻,都在我军之手,倭寇又败了一场,如今炸药库也被炸了,接下来不是被迫弃营,就是连日遭受文龙将军炮轰,加上后援断绝,被困一隅,士气岂能不崩?”

“而我军不但士气如虹,兵力还多出数万。等到倭寇士气瓦解,我军就是狮子搏兔之势,灭之易如反掌。”

“那我军岂不是浪费了兵力?”

“不如…”徐渭目光幽邃,“不如故意放一股倭寇援军进入义州,一起吃掉。不要多,也不要少,就放四五万倭寇来义州。如此一来,我军就能在义州,多灭四万五倭寇!”

什么?就是朱寅听到徐渭的计策,也愣住了。

这么险的战术?

戚继光、李如松等人也眉头微蹙。连努尔哈赤、布寨等女真将领,都觉得太冒险了,就像一个玩脱了的围猎,不但没有猎取更多的野兽,也可能被猎物反噬。

戚继光用兵向来凶猛,可他也很稳,听到徐渭的计策沉吟着说道:

“文长先生,这一计是不是太险了?我军眼下在义州,已是必胜之局,十天之内就能全歼倭寇。义州之敌,就是一锅必熟的饭。”

“可一旦太贪心,会不会煮成夹生饭?”

“故意放进来几万倭寇援军,义州倭寇岂能不军心大振?两股倭寇会师,就是十万大军,我军就再无兵力优势,也就不能集中兵马各个击破了,这仗一旦僵持下去,就会劳师费饷日久无功。”

朱寅听到义父的话,也觉得徐渭这个计策的可行性不大,很容易弄巧成拙,驼子摔跤。

就是徐渭的学生李如松、李如柏,也没有立刻支持老师的建言。

徐渭眼见众人都不太赞成,也不着急。他微微一笑的说道:

“入朝以来,在下很少露面,就是在研究朝鲜的山川地理,向朝鲜君臣了解朝鲜之事,颇有些心得。”

“主公,大将军,诸位将军,你们可曾见过,臭蛋和坏蛋放在一起会如何?或者,好米和霉米,放在一起会如何?”

“是好蛋、好米一起变坏呢,还是臭蛋、霉米一起变好?”

李如松道:“当然是好蛋、好米一起变坏。”

“着啊。”徐渭的语气十分自信,“只要义州倭寇的战意瓦解,那就是臭蛋和霉米,几万援军岂能恢复他们的斗志?”

“如果到时再故意让倭寇知道,这是我们的计策,是让他们来义州送死的,几万倭寇援军受到义州倭寇的影响,也会变成霉米,战意同样会瓦解,毕竟日本王和秀吉之妻在我们手里。”

“如此一来,只要多花费十天八天工夫,就能多灭数万倭寇。那么,日军总兵力就会跌破十万,接下来会越来越好打,终成摧枯拉朽之势,三月之内收复朝鲜!”

“这么多的好处,赢面这么大,主公和大将军,何不赌一赌啊?”

戚继光笑骂道:“赌?你这老货尽惊人之语。本帅和经略担着十万大军的干系,朝鲜之战关系我大明国运社稷,老将敢随便赌?你又不是主帅,当然敢赌。”

“俺就问你一句,你怎么能刚好放进来几万倭寇?这又不是开闸放水,你想放多少就放多少?如果放进来十万倭寇呢?那还有歼敌的机会么?”

李如松兄弟欲言又止,很想替老师说两句话,可是又不知道如何说起。

诸将也觉得这个向来傲慢自负的绍兴老师爷,有些想当然了。

你说放进几万倭寇援军,就能放进几万?关卡故意放弃,被切断的倭寇前、后路恢复联系,那就不是几万倭寇援军,是十几万援军!

到时,是谁歼灭谁呢?这么多倭寇放入义州,一旦他们过江进入辽东呢?

徐渭老神在在的拈着胡须,微微仰着下巴,“当然能。大将军必然研究过安州,肯定熟悉安州地形,却应该不清楚,安州城中还有一条隐藏的密道吧?”

“密道?”戚继光神色微怔,“安州城有密道?”

徐渭笑道:“这是老朽向朝鲜大臣柳成龙打听到的。去年朝鲜君臣从汉城逃往平壤,又逃到安州,曾经在安州驻跸过一个月,当时的安州,算是朝鲜王的行在。”

“朝鲜王为了自身安危,就花了数千人力和半个月的工夫,在隐蔽处挖了一条通往妙香山的地道。准备一旦被倭寇围困,就从地道出城,继续北逃。”

“但是地道刚修好,监国世子光海君就主动要求守卫安州,请朝鲜王继续‘北狩’义州。儿子主动留守安州,朝鲜王当然巴不得。所以,这条用来逃跑的地道也就没有启用,一直是封存状态。”

“至于此事是真是假,主公和大将军请来朝鲜王,一问便可验证。”

“安州是阻止倭寇援军北上的三大关隘之一,眼下是女将秦良玉镇守。安州坚固,秦将军守个十天半月也没问题。而攻打安州的倭寇援军,刚好有五万人左右。”

“主公和大将军可以令秦将军佯装不支,示弱之后故意放弃安州城,退往妙香山城。”

诸将听到这里,眼睛都亮了起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