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九五小说网>嫡明 > 第320章 人生五十年(第2页)

第320章 人生五十年(第2页)

家康看见秀吉的排场,心中十分腻味,暗自冷笑不已,却又不能表露出来,反而站起来主动迎接。

朱寅看到这一幕,不禁微微一笑。

秀吉善于变缺点为优点,他利用自己的出身拉拢平民,标榜平易近人,自称“百姓の太阁”,还在检地、刀狩令中处处展现所谓的爱民姿态。

在民间,他的相貌被美化为福相,如“大耳垂肩,鼻隆如财”,象征天命所归。

可是一旦到了大场面,他暴户的姿态就暴露无遗了。

穿着金襕唐衣的秀吉一下牛车,在场很多武士就匍匐下拜行礼。

就连家康也神色恭敬的鞠躬道:“太阁冒雪驾临,我等真是荣幸之至呢。”

他身材明显比秀吉高大,此时站在秀吉身边,却是弯着腰,低着头,以臣服之姿相随,就和秀吉差不多高了。

“嚯嚯嚯!”秀吉挥舞军配扇笑道,“诸君都免礼吧,请入席。”

“今日观雪宴饮,还请诸君多多吟唱诗歌啊。”

等到秀吉入座,酒宴这才正式开始。

舞乐也变成了面具舞乐《兰陵王》,这是唐朝雅乐,武家宴会常演以彰军威。

数十名戴着面具的武士,手持唐刀、长戟,在大雪中呼喝而舞,声动山海之间。

雅乐源自大唐燕乐。日本几乎是完全照搬唐朝音乐,虽然经过了本土化,可仍然有浓郁的唐风。如今不仅仅是皇室公卿,就是武家也以唐朝雅乐为主。

使团众人看到这中原久已失传的唐宫《兰陵王》,都感到很是亲切。

前田利家忽然笑着问道:“明使,我国的《兰陵王》舞乐,比之贵国如何呢?”

很多日本贵人都露出不怀好意的笑容。

因为他们知道,明国是没有雅乐的。当年足利氏出使明国的使臣说,明国侵染胡风,已无雅乐。

此时前田利家这么问,自然是有心让明使难堪了。

朱寅也不在意,淡然笑道:“大明已无《兰陵王》,世间何谈高长恭。”

居然以这种似是而非的幽默来应对回答,也算是顾左右而言他的滑头了。

家康貌似厚道的笑道:“明使真妙语也。时过境迁,这话倒也在理。”

看似是为朱寅解围,其实也是暗讽中原今非昔比。此人不但善于隐忍,说话也喜欢皮里阳秋。

郑国望和徐渭都精通乐理,此时听到日本宴乐,不禁有些汗颜。

中国本是日本文化之母,音乐也不列外。可是他们能听出,日本比中原的宴乐要好。

朱寅却是知道,此时的中日音乐,已经拉开差距了。

学生反老师!

宋亡后蒙元重视质孙乐、回回乐,中国雅乐断层失传,连十八律都中断了。到了明初,几乎无人能传承唐宋雅乐。音乐胡化、世俗化,重热闹轻意境,审美严重降级。

明太祖称帝后,斥其“胡俗乱华”,下诏恢复雅乐。可惜雅乐断层百年,只在孔庙祭乐中有少许存留。如此恢复的雅乐,已经和真正的雅乐相去甚远。

而日本完整的传承了唐朝雅乐,几乎继承了华夏从先秦到两汉、隋唐的音乐大成。中间没有断层,虽然有本土化的变异展,但因为中间没有断层,所以一脉相承直至后世。

这也是为何后世现代,日本音乐强大的原因:它汲取了华夏古乐的养分。

音乐上,等于是养子继承了衣钵。

其实不仅是音乐,经过蒙元统治后的明朝,文化意境上大多数领域都不如唐宋。

所以明朝始终都有复古流派,推崇“师古”,比如董其昌。

朱寅看着这些神色矜骄的日本权贵,心中冷哼一声。

你们日本吃着华夏的奶水长大,却成了白眼狼,反过来要吞噬华夏,真是忘恩负义。

总有一天,我要在长安看着你们跳舞。到时你们或许会知道,华夏就是华夏,天朝就是天朝。

我大明,决不可辱!

秀吉“知道”朱寅是阿市养子,怕朱寅尴尬,端起酒杯道:“今日酒宴,不说和谈,不说军务,只管观雪饮酒。”

“足利、大内以来,明日外交断绝四十余年,此次明使来日本,也算一桩喜事了。”

他不提和谈,是知道明国不可能答应他的条件了。当然不必再提和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