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穿唐小说入迷了,很晚才睡,如果不是有好吃的,朱媺娖能一觉睡到天黑。
“好了,二人世界了。”
李丽质拿起一袋薯片,撕开,喂张彦。
“有事就说吧。”
“嘿嘿,我就是问问明朝是怎么看待避讳的。”
“明朝啊,相对于唐宋和清朝,明朝可以说非常宽容了。”
(别着急反驳,看下去。)
李丽质愣了一下:“明朝的礼法不是很严格吗?为什么对避讳那么松呢?”
“为什么不能松?你看看明朝皇帝的名字,就看最后一个字吧,镇,深,照,洛,校,检。你说说怎么避讳?”
“呃,也挺难的。”李丽质挠了挠头:“看来那些影视剧又骗人了。”
“也不能这么说,明朝避讳放开也是有过程的,明初也是挺严格的。”
“宋国公冯胜,江阴侯吴良,靖海侯吴祯,人家原本的名字叫冯国胜,吴国兴,吴国宝。”
李丽质不解:“这避讳的是什么?”
“很简单,明太祖的字叫国瑞,避讳的就是这个国字,所以明初的避讳还是很严格的。”
“不过随着明太祖的皇位稳固了,关于避讳也就管的没那么严格了。”
“《明宣宗实录》中就记载了关于避讳的标准,壬子,行在礼部奏,洪武中降表笺式于天下,中有御名依右二名不偏讳之例。今各处录进或以他字代之,不成文理。请与翰林计议更改,使天下遵守。”
“说白了两个字只要不连着,那就没事,比如起名小元,小璋,小瞻,小基,这样的没人管你,但如果要是起元璋,瞻基,那就属于没事找事了。”
李丽质扶额:“我估计也没人这么蠢吧。”
“洪武二十八年,完整的《皇明祖训》完成了,明太祖规定了后代的名字。”
“太子朱标一脉是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至于明成祖那一脉就是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最后一个字根据火、土、金、水、木五行相生的原则来起就行。”
李丽质很好奇:“其他的呢?”
“秦王朱樉一脉?是尚志公诚秉,惟怀敬谊存,辅嗣资廉直,匡时永信惇。??”
“晋王朱棡一脉?是济美锺奇表,知新慎敏求,审心咸景慕,述学继前修。??”
“周王朱橚一脉是有子同安睦,勤朝在肃恭,绍伦敷惠润,昭格广登庸。”
“楚王朱桢一脉是孟季均荣显,英华蕴盛容,宏才升博衍,茂士立全功。”
“齐王朱榑一脉是贤能长可庆,睿智实堪宗,养性期渊雅,寅思复会通。”
“潭王朱梓一脉是福昌忻保定,嘉应必兴隆,启处询从式,尊闻汝贵中。”
“鲁王朱檀一脉是肇泰阳当健,观颐寿以弘,振举希兼达,康庄遇本宁。”
“唐王朱桱一脉是琼芝弥宇宙,硕器聿琳琚,启龄蒙颂体,嘉历协铭图。这一脉也在南明时期出现了两个皇帝。隆武帝朱聿键?和绍武帝朱聿鐭?。”
“所以第二个字是不用避讳的,就像明成祖这一脉,由和猷还是同音字呢,明朝皇帝就算再大,也大不过明太祖。”
李丽质眉头一皱:“字够用吗?”
“不够,所以到了明朝中后期,很多带五行偏旁部的字都用过了,最后只能造字。”
李丽质愣了一下:“学习仓颉啊?”
“差不多,其实这样也挺好,直接解决了元素周期表的命名。”
“呃,还能这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