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九五小说网>掌握天幕,行走万朝 > 第359章 甲午战争(第2页)

第359章 甲午战争(第2页)

朱媺娖愣了一下:“这不是和没说一样嘛。”

“不一样,如果倭国认栽,倭国可能会被债务压垮,虽然可能性比较小,但也并不是没有。”

“咦?咋回事?”

“很简单,倭国就是一个赌徒,他们把自己强行拉到了悬崖边缘,他们就是强逼自己和清朝来一场生死局。”

朱媺娖想了想:“倭国不会轻易认栽吧。”

张彦点头:“对,倭国不会轻易认栽,当时倭国的财政收入大概是八千多万,相当于五千万两白银。”

“在战争之前,倭国大藏省还陆陆续续放了八千万的战争债券,开战之后又花了四千万。”

“再加上为了应对战争,加大了对海军和陆军的建设,倭国大概花了两亿,这相当于倭国三年的收入。”

“如果这场战争倭国没有收益,倭国的经济会直接崩溃,伊藤内阁也会被其他势力取代。”

“而且新上台的势力估计也不会待长就会被赶下去。”

“而且当时倭国内部的经济也到了崩溃的边缘,188o年的米价比1878年的米价贵了七成。”

“在这种物价飞涨的情况下,战争还没办法转化成利益,倭国的财政就彻底崩了,整个倭国都会变成一个烂摊子。”

“经济危机加战败就等于内乱,而且战前的倭国人也没有信心能打赢满清。”

“开战的命令也是经过多次否决的,整个过程充满了焦虑。”

“不过最后倭国还是把一切压到了这场战争上,伊藤博文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决定开战了,所以倭国的压力也很大。”

“如果输了,或者没拿到赔款,不止是政治和经济,就连倭国百姓的情绪都会崩溃。”

“所以就算是满清不给赔款,倭国也会顶着压力继续打,一个把一切都抵押出去的赌徒会突然回头吗?这种回头和自杀没区别。”

“就算列强出手干涉,倭国最多会放缓战争的步伐。”

“但是就算倭国砸锅卖铁继续战争,那也是硬着头皮上的。”

“人在没有底牌的时候才会选择退让,这也是李鸿章被倭国愤青打了一枪后,倭国就减免了一亿两白银的原因。”

“别忘了,倭国可是战胜国,就这么轻而易举的让步,免去了三分之一的赔款,这本身就是很不正常的事。”

“这只能说明倭国已经没牌可打了,他们害怕李鸿章直接回去。”

“如果李鸿章回去,那这场战争就要继续打下去。”

朱媺娖不解:“倭国当时是彻底没钱了吗?”

“不是,倭国还有钱,但那个钱是借的,这借的钱总归是要还的,而且还有利息。”

“所以这场战争一定不会持续太久。”

“清朝那边的经济就要好一些,满清开战前,每年的收入都是有结余的,大概能剩下几百万两。”

朱媺娖不理解:“既然有钱,那满清为啥还会输给倭国?”

“很简单,满清根本没有任何准备,没有提前把战争预算留出来。”

“倭国的钱虽然是借的,但是他留了战争预算,一但打起来,这些钱该买枪的买枪,该买炮的买炮。”

“这个时候的满清就做不到,就那点结余根本没办法弥补军费那庞大的窟窿。”

朱媺娖想了想:“所以满清也借钱了吧。”

“对,满清向各国前前后后借了六千万两白银,这其中英吉利的借款占了一半。”

“虽然满清的情况也不算好,但清朝的优势就是战略纵深大,虽然满清陆军和海军都输了,旅顺港也没了,让满清收复失地估计是不行,但凭借庞大的纵深,满清完全可以拖下去。”

“等拖到倭国国内生事变就好了,这对双方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可行性是多少?”朱媺娖依旧像一个好奇宝宝。

“这么说吧,清朝迁都再战会非常难受,但倭国更难受,倭国是进攻方,所以倭国的消耗要远远高于满清。”

朱媺娖眉头一皱:“那满清为什么不这样干?还防内部吗?”

“这只是一部分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不了解倭国的情况。”

“别忘了,八国联军时,慈禧都跑了,满清还没被内部推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