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时候必须认命,有的大山确实没办法翻过去。
朱媺娖又一次放弃了:“夫君啊,她太欺负人了。”
“行了,别和她打了不就行了。”
李丽质这次没刺激朱媺娖,没必要,没有成就感。
“夫君,武侯的隆中对你觉得如何?”
“很厉害,堪称千古奇谋。”
李丽质不解:“为什么?”
“其实历史上的奇谋有很多,隆中对只是其中之一,北宋的先南后北,元末明初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不止这些,在三国时代这类的计谋也有很多,比如鲁肃的塌上策,曹魏的奉天子以令不臣,东吴的二分天下,就算是袁绍那边的沮授也提出过西迎天子一统河北。”
“但相比起来,隆中对更胜一筹。”
李丽质不解:“为啥?”
“很简单,二分天下和西迎天子一统河北的计谋失败了,所以就不用说了,不成功的计谋那也不叫计谋啊。”
“你别管用没用,或者说因为什么失败的,这不是借口,败了就是败了。”
“再比比那些成功的,同奉天子以令不臣和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相比,隆中对更加细致,没有两者那么宏观。”
“隆中对该怎么做已经算好了,占荆州,夺巴蜀,以汉中,襄樊为支点北伐,把未来几十年做的事都规划好了。”
李丽质愣了一下:“好像也对啊。”
“这也是后世推崇诸葛亮的原因,这已经是仙人形象了。”
“权即见肃,与语甚悦之。众宾罢退,肃亦辞出,乃独引肃还,合榻对饮。因密议曰:??‘今汉室倾危,四方云扰,孤承父兄余业,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顾,何以佐之?’”?
“肃对曰:??‘昔高帝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这是塌上策。”
“孔明曰:‘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着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此亮所以为将军谋者也。惟将军图之。”
“言罢,命童子取出画一轴,挂于中堂,指谓玄德曰:‘此西川五十四州之图也。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
“这是隆中对的大概意思。”
“对比一下你就会现,鲁肃的塌上策提起的时候,孙权已经是江东之主了,这个基本盘已经有了,只不过是多走了荆州这一条路。”
“控制长江同曹魏画江而治,很多人都能想到。”
“但是你再看看隆中对。”
“诸葛亮投奔刘备提出隆中对的时候刘备有什么?他什么都没有。”
“一个是按部就班,一个是无中生有,这难度相差的不是一般大。”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别忘了,当时的诸葛亮才二十多岁,没出家门,仅仅是依靠其他人给的消息,诸葛亮就可以描绘出这么大的一盘棋,这就是天赋异禀。”
“别忘了,历史上的诸葛亮前期是主抓内政的,刘备死后,诸葛亮就凭借南中的历练就可以和曹魏的老兵油子们打的有来有回,甚至压制。”
“天赋在这,战略眼光在这,这也是诸葛亮最厉害的地方。”
李丽质看了看张彦:“那和我阿耶比呢?”
“怎么说呢,唐太宗在军事上会更强。”
“哦,我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