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不说最好。”李丽质瞪了张彦一眼:“要说也应该摆到天幕上说。”
。。。。。。
朱媺娖无语,你可真是你爹的好闺女。
“这个第二次玄武门是生在唐中宗李显时期的景龙政变。”
“武周时期,武家有两个货,一个是武承嗣,一个是武三思。”
“他们一直劝武则天把皇位留给武家人,但最后武则天还是选择了李显,其实也很好理解,李显是亲儿子,不可能否认武则天。”
“但武承嗣就受不了了,之后就病逝了。”
“至于武三思,选择了加入,和李显搞好关系,甚至直接和李显联姻,还和李显的皇后搞到了一起。”
李丽质一脸懵:“不是?李显受得了?”
朱媺娖白了李丽质一眼:“不奇怪。”
“你闭嘴!”李丽质火了:“给我小天幕。”
待李丽质告完状后,就看向张彦:“继续。”
“哦,哪怕是李显登基后也是一样,甚至李显还给创造条件。”
“最后是李重俊坐不住了,这个李重俊并不是韦氏生的,而且韦氏的女儿安乐公主也撺掇李显立她为皇太女。”
李丽质又是一头问号:“搞什么啊?”
朱媺娖拍了拍李丽质:“不奇怪。”
“所以李重俊忍不住了,神龙三年七月,李重俊矫诏调动羽林军三百人动政变。”
“先杀进了武三思家,之后又杀进皇城打算弄死韦皇后和安乐公主。”
“韦皇后知道政变后就带着李显去了玄武门,调动数百军队防守,当要攻城时,李显就出来说和了。说是自己人,不要打。”
“羽林军立场不坚定,倒戈了,政变失败,李重俊被杀。”
“第三次也是唐中宗时期,不过这次他没办法掺和了。”
“李重俊死后,韦氏集团越来越嚣张,在唐隆元年六月,李显暴毙。”
“有人说是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弄死了李显。但不得不承认,李显让中宗这个顶级庙号在后来的大一统王朝中绝迹了。”
“李显死后,唐朝又开始风起云涌了,韦皇后立李重茂接班,自己以皇太后的身份摄政,想走老路。”
“但这一次,韦皇后碰到了一个非常可怕的对手,那就是李旦的儿子临淄王李隆基。”
李丽质眉头一皱:“就他?”
“唉,别这么说,李隆基晚年确实拉胯,但早年很凶,如果不是活的久,谁是唐朝最强的帝王还真不好说。”
“李隆基联合姑姑太平公主,又拉拢禁军头领陈玄礼。”
“唐隆元年六月二十日,支持李隆基的羽林军全都去了玄武门。”
“时羽林将士皆屯玄武门。逮夜,葛福顺、李仙凫皆至隆基所,请号而行。向二鼓,天星散落如雪。刘幽求曰:天意如此,时不可失。福顺拔剑直入羽林营,斩韦璇、韦璠、高嵩以徇,曰:韦后酖杀先帝,谋危社稷,今夕当共。诛诸韦,马鞭以上皆斩之,立相王以安天下,敢有怀两端助逆党者,罪及三族。”
“这个流星雨激了士气,政变士兵直接冲入了军营,说韦后毒杀先帝,愿意走的一起诛杀韦后,不愿意的就去见先帝。”
“这一下,玄武门就乱套了,之后士兵兵分多路,最后在凌烟阁会合,一起喊出了诛杀韦后的口号。”
“这个时候的李隆基就在玄武门之外,一听到里面乱起来了,就知道这件事成了,当即带人杀进去了。”
“韦皇后,安乐公主乃至韦氏宗亲被杀了个底朝天。”
“不过唐隆政变后还有个插曲,那就是李旦当了皇帝,李隆基当了太子,太平公主为了争夺权力又打起来了,到了先天元年,因为出现彗星,李隆基就让大臣撺掇李旦退位。”
(注意,这次禅位不是资治通鉴中那种其乐融融的情况,旧唐书中记载李旦退位后依旧掌握着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免权,也让大臣注意李隆基的行为。)
“而且这个太平公主是武则天和李治的女儿,她本来就想当第二个武则天。”
李丽质无语:“干嘛啊?安安稳稳当个公主不好吗?事少零食多。”
“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但太平公主不这样认为,再加上李旦的推波助澜,李隆基的处境挺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