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元末农民起义的火是他点的,父山童,尝为童子师,人称为韩学究。至正初,山童倡言天下将大乱,弥勒佛出世。这说明韩山童的文化并不低。”
“这个元朝虽然存在了近百年,但有名的皇帝就两个,一个是忽必烈,一个就是元顺帝。”
“元朝国祚九十八年,这两个人就占了大半,剩下的都是一堆透明人。”
“夏四月壬午,诏开黄河故道,命贾鲁以工部尚书为总治河防使,汴梁、大名十三路民十五万,庐州等戍十八翼军二万,自黄陵冈南达白茅,放于黄固、哈只等口,又自黄陵西至阳青村,合于故道,凡二百八十里有奇,仍命中书右丞玉枢虎儿吐华、同知枢密院事黑厮以兵镇之。冀宁路属县多地震,半月乃止。乙酉,享于太庙。诏加封河渎神为灵源神佑弘济王,仍重建河渎及西海神庙。”
“至正十一年,元顺帝征集十万民夫清理黄河河道。”
“元朝治国主打一个菜,连账都算不明白,现在整那么多人过来,百姓原本就有怨气,现在还管不明白。”
“这就不是找人干活了,而是找一堆人来家门口闹事。”
“这个韩山童本来就是一个有文化的人,再看这个情况,就觉得自己拿到了汉太祖的剧本。”
“我明白了,在韩山童眼中,元顺帝就是在位长的胡亥呗。”
张彦点头:“丽质聪明,所以韩山童就和刘福通开始学习历史了。”
“可问题就在于,他觉得自己是刘邦的剧本,但事情做的却是陈胜吴广的事。”
“就是一个用鱼一个用石头人。”
“之后韩山童就开始给自己加身份了,说自己是宋徽宗的八世孙。”
李丽质无语:“就不会选个好人?”
“但不可否认,元朝确实拉胯,中原被点燃了,因为都是带着红头巾,所以也被称为红巾军。”
“但是这个韩山童连陈胜都没演下来,没两天就被元军砍了。”
李丽质无语:“一坨大的。”
“不过这个时候的火已经点了,当时的中原反元也不是奔着宋徽宗后代来的,人家是真的要弄死元朝。”
“所以不止没有影响起义,反而起义的风越来越大。”
“刘福通和杜遵道用了三年时间就把红巾军的实力展到了十多万人。”
“但这两个人没有明朝的命,却有明朝的病。”
朱媺娖无语:“夫君,你啥意思啊?”
“说白了就是内讧了呗。但元朝还在,不能真的彻底撕破脸,所以就找来了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尊其为帝,国号为宋改元龙凤。”
李丽质无奈:“看看这个国号。”
“所以韩林儿之所以能称帝,不过是依靠韩山童的那一点点威望。”
“他本来就是被拉来当傀儡的,用来平衡各方势力的棋子。”
“当时的起义势力有三个,一个是刘福通领导的北方红巾军。”
“还有就是南方的红巾军,虽然说是红巾军,但双方没太大关系,代表人物是郭子兴。”
“最后一股就是自立的,比如徐寿辉,他就是安徽起义的,后来干脆称帝,建立天完政权。和大元这个国号特别像。”
“后面的陈友谅和明玉珍都是徐寿辉这个势力展出来的。”
“讲真的,这和秦末差不多,同样也注定了韩林儿和楚怀王差不多。”
“同时也注定了谁先露头谁死,明太祖那样的狠人也是后面才出来的。”
李丽质看了看地图:“北方红巾军聚集南方红巾军远。而且距离元朝核心太近,所以北方红巾军会率先受到打击。”
张彦点头:“没错,媺娖,你也多喝点,鱼头汤确实管用。”
朱媺娖瞪了张彦一眼:“你别跑题。”
“所以元朝的第一目标就是北方红巾军,这也让韩林儿的宋损失惨重,但韩林儿的北方红巾军很坚强,没被打垮,而且消耗了很多元军主力。”
“龙凤三年,韩宋兵分三路,一路杀进关中,并且四翻太行,甚至杀进了蒙古草原,把元上都都烧了。”
“之后又绕到辽东,可以说把元大都周边一圈打了个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