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这些事情都做完后,汉武帝差不多也五十多岁了,在征讨完大宛国之后,汉武帝的人生就迎来了转折点。”
“之前的汉武帝如果站在汉王朝的展和对历史的贡献上去讲,那是妥妥的千古一帝无疑。”
“但是之后的汉武帝就彻底变得好大喜功了,理性思考越来越少,完全不顾及实际的情况。”
“而且这个时候的汉朝也因为大规模扩张而导致人口变少,动员能力远远不如以前了,再加上缺少了卫青霍去病这样的人,这也导致汉军的对外战争越来越吃力。”
“到了汉武帝晚年,汉武帝直接整了个更大的,辛苦培养了几十年的太子被整没了,而且还把支持太子的和不支持太子的大臣也都搞没了,几乎把朝堂一口气给清空了。”
“要知道,培养人才本来就需要时间,培养一群高级官员更是需要时间。”
“结果汉武帝把这些人都弄死了。以至于班固都认为这是汉朝展的转折点,也是后来很多问题爆的原因之一。”
“可以说晚年的刘彻很难说他是一位明君,甚至可以说他是昏君和暴君的结合体。”
朱媺娖不解:“为什么变化会那么大?”
“简单,他是皇帝,所以他的心态生了变化,在他晚年时,那些大臣和他都不是一个辈分的,有的甚至是孙子辈的。”
“年轻时和同辈分的人相处还可以以朋友来论,但到了后来,面对晚辈,就不讲理了。”
“就像家里的老人那样,如果是普通老人,祸害的只是一个家庭,但作为皇帝,那就不是一个家庭的事了,那是一个国家的事。”
“下面就是梁武帝萧衍,他原本是旁支,后来篡位当上了皇帝,一开始的时候还知道积极北伐。”
“但是上了年纪后,他就有了一个很大问题,那就是信佛。”
“对于普通人来说,信仰什么宗教并不重要,甚至不算什么坏事。”
“但对于一个皇帝来说,这个问题就很严重了。”
“如果是嘴上说说还好,但萧衍信佛已经信到狂热了。”
“甚至为了自己的信仰,萧衍好几次进了寺庙,让朝廷出钱赎回来,以此达到扩建寺庙和供奉香火的目的。”
“最后就是南梁内乱,侯景某逆,信了一辈子佛的梁武帝被活活饿死。”
“下一个就是唐玄宗李隆基了,这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个。”
“李隆基前期是什么样的,不用我多说了吧。”
朱媺娖点头:“嗯,开元盛世,夫君你说过,开元盛世是达到了华夏古典时代的巅峰了。”
“但后期的李隆基就开始迷恋权术了,让宗室和大臣掐架,自己在一边享乐,一边在中间调和。”
“这种管理模式确实省事,到最后他玩脱了,安禄山直接把他打到了四川。”
“你如果看看这三个皇帝,后期之所以如此,就是心理上出现了问题,年轻时会考虑用权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这个时候他们都有理智,但等到老了之后,追求理想的就不多了,但保护自己的皇权就成了最大的目的,结果就是在歪路上越走越远了。”
李丽质不知道什么时候凑了过来:“夫君,你说我阿耶会不会也这样,毕竟我阿耶后期也是因为昏庸冤杀大臣了。”
朱媺娖和张彦刚想提醒李丽质,就被李丽质身后的李世民警告似的瞪了一眼。
“唉,夫君,我觉得不应该给我阿耶寿命,活个五十多岁挺好的,至少不会人设崩塌。”
“夫君,那个奖励能收回来吗?”
张彦无奈:“还有保证一生头脑清醒呢,另外就是,现在都知道了世界地图,也看到了后世,有了目标了,所以不会。”
“可是我觉得还是不太保险,唉,你说让我大兄到时候再来一场玄武门怎么样?”
李承乾嘴角一抽,妹啊,这次大兄也没办法帮你了,你自求多福吧。
随后李承乾可怜兮兮的看了李世民一眼,以证明自己目前没这个胆子。
李治也是捂住了自己的嘴,真好,李丽质这个家伙又要倒霉了,心情出奇的好。
李贤则是欲哭无泪,他很想提醒姑姑,你别说了,看看你身后是谁!
朱媺娖没办法,只能用眼神暗示李丽质:“丽质啊,你怎么能这么说呢,那可是你爹啊。”
“没事啊,阿耶本来就想让大唐变好,再说了,只要大兄别像阿耶那么狠不就行了,而且当太上皇没什么不好的,你看看那两位。”
李渊扶额,这个孙女是假的,以前他孙女也没那么傻。
朱由检则是一言不,他再一次觉得自家闺女挺好的。
至于豫章公主和赢阴嫚,早就偷偷摸摸的躲在桌子下面了,别问,问就是不想被被误伤。
“对,还有李贤那个孩子,他也应该给稚奴来一场玄武门之变,稚奴后面也不咋地。”
李贤想哭:“姑姑,你回头,给你个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