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华文开始挨个餐券。
到韦东毅时,韦东毅接过两张散着油墨香的餐券,看着董华文鼓鼓的裤兜,忍不住“咬牙切齿”地说:“科长,您回去喝茶的时候……千万小心,别烫着嘴。”
董华文哪能听不出弦外之音,得了大便宜心情正好,笑眯眯地回道:“谢谢东毅同志关心,我一定慢、慢、品、尝。”他把“慢慢品尝”几个字咬得特别重。
韦东毅把餐券随手塞进兜里,拿出自己的铝制饭盒,准备去食堂。
董华文见状,叫住他:“东毅,中午别去打饭了,跟我走。”
说着,董华文便背着手回了自己的小办公室。
韦东毅心领神会,这是又要去吃“小灶”了。
他立刻拿着饭盒和那两张餐券,快步走向钳工车间。
车间里也正热闹,工人们排队等着领餐券。
韦东毅在人群中寻找易中海的身影。
“东毅兄弟?”一个带着点惊喜的声音在旁边响起。
秦淮茹不知何时凑了过来,脸上带着热情的笑容,身体有意无意地靠近了些,“领餐券呢?怎么跑我们车间来了?”
韦东毅不动声色地后退半步,拉开距离,语气平静而疏离:“秦师傅,我找下我爸(易中海)。”
在厂区,他不想和秦淮茹有过多牵扯。
秦淮茹听到“秦师傅”这个称呼,明显愣了一下,笑容有些僵。
这时,易中海正好领完餐券走过来:“东毅?有事?”
韦东毅把易中海拉到旁边人少的角落:“爸,科里每人了两张餐券。中午我跟科长有应酬,用不上。您拿我的餐券,打两份好菜,下班带回去和妈、奶奶一起吃。”
他说着,把两张餐券和自己的饭盒,连同自行车钥匙一起塞给易中海,“车您下班骑回去。”
易中海点点头,接过东西:“行,知道了。你去吧,别让领导等。”
韦东毅回到采购科时,办公室里已经空无一人,连他的搪瓷缸都不见了踪影——显然是被同事们提前带去食堂“占位”了。
这让他有点无语!
董华文听到动静,从小办公室出来,招呼道:“走吧。”
两人来到食堂后堂。
今天的食堂包间比昨天更热闹。
两张圆桌坐得满满当当。
除了李副厂长,主位上还坐着一位面容清癯、戴着眼镜、气质更为沉稳的中年人——正是厂里的马书记。
李副厂长看到董华文和韦东毅进来,笑着对马书记介绍:“马书记,这位就是昨天我跟您提过的,采购三科新来的中专生干部,韦东毅同志,双塔山的油和羊就是他拉回来的。昨天酒桌上,可是把许大茂他们都给‘镇’了。”他语气中带着明显的欣赏。
马书记推了推眼镜,目光锐利地上下打量着韦东毅,脸上带着探究的笑容:“哦?韦东毅同志,久闻大名啊。昨天你的‘战绩’可是传遍了后勤口。听说你喝白酒跟喝水一样?今天我可是特意过来,想亲眼见识见识咱们轧钢厂的‘酒仙’风范。待会儿可要多喝几杯,让我开开眼!”这话听着像是玩笑,但分量却不轻。
韦东毅连忙微微躬身:“马书记您过奖了。昨天是许放映员他们让着我。我一定好好表现,请领导们多指导。”
人员到齐,菜也上得差不多了。
李副厂长作为后勤部一把手提了第一杯酒,气氛还算融洽。
然而,当大家象征性地动了几筷子之后,后勤部的王副科长便端着酒杯,笑容满面地朝韦东毅走了过来:“韦东毅同志,年轻有为!昨天没赶上,今天必须补上!来,我敬你一杯,欢迎加入咱们后勤大家庭!”他用的还是小酒盅。
韦东毅起身,客套两句,爽快地干了一杯。
刚坐下,后勤部正科长又端着杯子过来了。
紧接着,生产科、设备科、运输科……昨天在场和不在场的领导们,仿佛商量好了一般,排着队来“敬酒”。
目标明确——车轮战。
韦东毅瞬间明白了,这是昨天被“团灭”的那拨人,今天搬来了“政委”(马书记),拉来了“援兵”,要找回场子呢!
他心中冷笑一声:挂逼的底气,你们不懂。
面对连绵不绝的攻势,韦东毅来者不拒,你敬我就喝,杯杯见底,脸上始终挂着从容的微笑。一圈下来,他面前的小酒盅空了十几次,算下来至少八两高度汾酒下肚。
他除了装模作样的多跑了两趟厕所,脸色依旧如常,眼神清明,说话条理清晰。
马书记一直不动声色地观察着。
看到韦东毅一圈轮战下来,连筷子都没来得及动几次,却依旧气定神闲,他眼中闪过一丝惊奇,随即朗声笑道:“韦东毅同志,你这可就不够意思了!我听说的版本,你昨天用的可是小碗!怎么?是看我老马来了,就改用小酒盅糊弄了?”
他转向李副厂长和食堂主任李延风,“这可不行!换碗!上大碗!李主任,把你备的好酒多拿几瓶来!我今天倒要看看,咱们这位‘酒仙’同志的‘仙量’到底有多深!”
李副厂长笑着点头。
李延风立刻起身出去安排。
很快,刘岚和另一个女工端着托盘进来,撤走了所有酒盅,换上了能装二两酒的白瓷碗。
食堂的人又搬进来两箱汾酒。
趁着换碗的间隙,韦东毅赶紧夹了几筷子油亮的葱爆羊肉和红烧肉塞进嘴里,垫垫肚子(其实是没时间吃菜,有点饿了)。
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