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九五小说网>生个孩子姓易,把一大爷钓成翘嘴 > 第16章 采购是门技术活(第1页)

第16章 采购是门技术活(第1页)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

韦东毅赶到科里时,张勇已经在了,脚边放着几个装鸡蛋用的旧柳条筐和一大卷防雨的厚油布。

“勇哥,早!”韦东毅招呼。

“早!赶紧的,去香河!”张勇风风火火。

“这么急?”韦东毅诧异。

“早去早回,鸡蛋这玩意儿金贵,怕颠怕晒!”张勇催促着。

韦东毅先去科长办公室放下照片,拿到了盖着红戳的路条。

两人合力把筐和油布搬上那辆老爷车敞开的、布满铁锈的后斗,用麻绳牢牢捆扎固定。

“突突突——哐啷啷!”老爷车再次出悲鸣,颤抖着驶出轧钢厂大门。刚出厂门不远,就见傻柱拎着他那两个标志性的铝饭盒,正大摇大摆地往厂里走。

韦东毅把车停在傻柱面前,摇下那扇几乎不存在的车窗:“柱子哥,早啊!”

傻柱被这突然出现的“铁怪物”和车里的韦东毅惊得一愣:“东毅兄弟?你不是坐办公室的么?这……这铁架子哪来的?你开的?”

“科里的车,上学摸过两下。”韦东毅拍了拍方向盘,激起一阵灰尘,“去乡下拉点鸡蛋。”

“嚯!不愧是干部,就是能耐!”傻柱竖起大拇指,“连这玩意儿都能降服!行,忙你的去吧,回头聊!”

“回见!”韦东毅踩下油门(如果那玩意儿能叫油门的话),老爷车出一阵更加剧烈的咆哮和金属撞击声,喷吐着黑烟,以一种惊心动魄的姿态“冲”了出去,留下傻柱在原地啧啧称奇。

车子开出一段,张勇才开口:“你跟食堂那傻柱挺熟?一个院的?”

“嗯,前中后三院,都算邻居。”韦东毅紧握着疯狂抖动的方向盘,全神贯注地盯着前方坑洼不平的土路。

“哦……”张勇了然地点点头,随即被一个颠簸震得龇牙咧嘴,“哎哟!慢点慢点!我的腰!”

五十公里的直线距离,这辆随时可能散架的老爷车,在颠簸起伏、尘土飞扬的乡间土路上,足足挣扎了三个多小时。

当那座名叫高庄的村落终于出现在视野尽头时,已是日上三竿。

村口的老槐树下,几个端着粗瓷大碗、蹲着吃饭的老农,被这突突怪响的铁家伙惊得忘了扒饭,呆呆地望着。

张勇熟门熟路地指引着车子七拐八绕,停在一户还算齐整的农家院前。

引擎声惊动了主人,一个五十多岁、穿着洗得白中山装的男人拿着块毛巾擦着嘴,快步迎了出来。

正是高庄村的赵支书。

看清从驾驶位艰难爬下来的张勇,赵支书紧绷的脸顿时松弛下来,露出朴实的笑容:“哎哟!是张采购员啊!弄这么大动静,开个铁牛来,我还以为是上头啥大领导下来‘微服私访’了呢!”

张勇拍打着身上的尘土,笑道:“赵书记,您就别打趣了!上回订的鸡蛋数量不少,这不,把科里的‘铁牛’都请出来了!靠我那俩轱辘,得跑断腿!您看……”

“放心放心!都给你们攒着呢!”赵支书热情地招呼,“看这钟点,你们肯定还没吃晌午饭吧?快进屋,对付一口!粗茶淡饭,别嫌弃!”

“那敢情好!就不跟赵书记您客气了!”张勇笑着应承,转头招呼韦东毅,“东毅,熄火下车!”

韦东毅拔下那根象征着“动力”的钥匙,老爷车终于停止了痛苦的震颤和轰鸣,像个耗尽最后力气的老人般安静下来。

他跳下车,跟着张勇,踏进了飘着柴火饭香和淡淡鸡粪味的农家小院。

堂屋里,赵支书的老伴和儿媳妇正围着灶台忙碌,一个二十出头、面色黝黑的年轻人腼腆地从里屋探出头,对着他们局促地笑了笑,算是打了招呼——这是赵支书的儿子小赵。

“快坐快坐!”赵支书热情地招呼着,转头对灶台方向喊,“老婆子,加俩鸡蛋!炒香点!”他声音洪亮,带着不容置疑的当家主气。

饭菜上得很快。

粗瓷大碗盛着热气腾腾的杂粮窝头,一盆清炒的时令青菜,一盘自家腌的咸萝卜丝,最打眼的是中间那盘金灿灿、油汪汪的炒鸡蛋,显然是刚加的“硬菜”。

张勇不动声色地给韦东毅递了个眼神,示意他别拘束。两人坐下,张勇熟稔地跟赵支书拉着家常,从地里的庄稼长势说到最近公社的指示。

韦东毅则埋着头,专注地对付碗里的饭菜。

窝头粗糙拉嗓子,青菜寡淡,但那盘炒鸡蛋确实喷香,是久违的荤腥气。

刚放下碗筷,院里就热闹起来。

三三两两的村民挎着篮子、抱着瓦罐来了,里面都小心翼翼地装着攒下的鸡蛋。

赵支书的老伴手脚麻利地收拾碗碟,张勇趁机把几张毛票(五角钱)压在碗底。

赵支书走过来佯装擦桌子,胳膊不经意地一扫,那几张纸币就悄无声息地滑进了他的衣兜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