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是常会一样,不准四品以下的官员参加,虽然没有明确说明,可确是一条官场的潜规则。
此次晚宴同样如此。
想到这,陈羽咂了咂嘴。
老朱这家伙该不会是想要趁着这次晚宴,再给自己一个表现的机会,让自己装逼吧?
很有可能。
毕竟就像是老朱将陈羽兴建大学的事迹,通过手段传的那样深入人心,却也没有给自己透露一点消息。
干好事不留名。
这就是好兄弟。
绝对是了。
不就是在会场上作诗,再吹一吹牛,从而让自己的名声更加响亮。
对于这种要求,陈羽并不担心。
毕竟上一次是脱稿演讲,要求极大,确实需要提前准备,甚至是打草稿准备。
可是吟诗作赋而已,无非就是几句话的事。
难度不大。
陈羽感觉到今晚会很轻松之后,拍着胸脯告诉送信的宦官,宫宴一定会准时准点到。
随后便又悠悠然的吃起了早餐。
其实,朱棣对于陈羽的安排,就是为了先将陈羽的名声打出去。
越响亮越好。
名声足够响亮,今后关于国家层面,上上下下的改革,才会顺利。
………
夜幕初垂,元宵佳节的灯火已在京师街头渐次点亮,陈羽整理好衣袍,从陈府动身前往皇宫赴宴。
往常只需半个时辰的路程,今日却生生多耗了一个多时辰。
并非马车迟缓,实在是街上堵得水泄不通。
京师的大小街坊早已被人流填满,不仅有举家出游的京中百姓,还有趁佳节放松的各地学子,三五成群地穿梭在灯笼下,笑语声混着商贩的吆喝此起彼伏。
小商小贩们自然不会错过这难得的好时机,糖画摊、花灯铺、点心担沿着街边排开,油纸伞与绸缎幌子在晚风里轻轻晃动。
这般热闹景象一年难遇,佳节里人们心情畅快,又逢人潮涌动,购物时不仅出手阔绰,连讨价还价都少了几分。
陈羽坐在马车内,听着窗外的喧闹,忽然明白后世商人为何格外看重节假日。
只是这热闹对行车而言实在不便,车轮碾过青石板路,每前行一步都费劲了力气。
好在街头有巡逻士卒坚守岗位,身穿甲胄在人群中穿梭。
遇到占道经营的商贩便耐心劝说,将摊位往路边挪一挪,既不扰了商贩的生计,也尽力为马车腾出通道,维系着街道的治安与通畅。
好不容易抵达皇宫门前,陈羽掀开车帘下车,抬眼便被眼前的景象惊艳。
皇宫外墙下挂满了朱红宫灯,灯影里还缀着金银丝线绣的祥云纹,连宫门前的石狮子都披了彩绸,元宵佳节的氛围浓烈得仿佛要溢出来。
这般铺张奢侈,在平日实属少见。
不过没人会对此置喙。
毕竟永乐帝此次并未动用国库,所有开销都出自他的私库,而这私库的充盈,多半要归功于与陈羽合作的精盐等奢侈品买卖。
顺着宫灯指引的方向往前走,不多时便到了举办宫宴的文华殿门前。
文华殿本是皇帝与大臣商议政务之地,今日却被临时布置成宴饮场所。
殿门大开,里面传来丝竹管弦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