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衫十三听后心中大感震撼。
八百起兵,到现在坐上皇帝手下坐拥五十万中央禁军!
怪不得这位永乐帝的弟弟,宁王这么猛。
真是一脉相传!
联想起倭兵这段时间以来与明作战的损失,他心中升起了一股深深的复杂。
上衫十三顿了顿,盯着细川大内的眼睛,问道:
“那你对不久前,在大明国宴上那一场关于倭人对永乐帝的刺杀,如何看待?”
“或者说你有没有挽回的办法?”
细川大内:“???”
什么叫做我怎么看待。
这不是你们幕府的主意?
不得不说,这一招不仅屁用没有,还惹的一身骚。
大明有一种叫做锦衣卫的机构,直接负责皇帝的安全。
也不知道你们幕府方面如何绕过了锦衣卫,成功让刺客接近永乐帝。但人家永乐帝是一个武将,身边还有两个异常能打的儿子。
饶是幕府派遣的刺客,克服了重重困难,真将永乐帝刺死了……
然后呢?
幕府方面除了能够招致大明上下的全部怒火,有任何实质性的好处吗?
现在好了,人家派人过来要说法。
幕府方面的中央禁军,更是打没了一半。
又搞了一个十八路诸侯,一样有去无回。
现在问我怎么看?
说到底,不都是因你幕府搞出的这件事情引起的吗?!
但这种直接指着幕府鼻子质问的话,他还是不敢直说。
而且现在说这些责怪的话,没有任何意义,既然事情已经生,接下来应该考虑的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细川大内沉吟了片刻之后,说道:
“其实这件事,据我猜测应该是一位名道衍的高僧所为。”
“此人是永乐帝身边的重要谋士,虽身份是和尚,却心肠毒辣,大明内部的战乱靖难之役,就有此人一半的推动。”
“以往倭岛外部有神风相助,哪怕强如元朝,陆续派兵两次,十多万人也全部成为枯骨。而永乐一朝,却可以突破神风,直接来到倭岛内地……”
“我猜测很大一部分可能,就是这位道衍高僧,破除了神风!”
上衫十三眼睛微微眯起,嘴中楠楠的念道:
“道衍……和尚……”
“妖僧!”
“如今国内的战局你也已经看见了,根据你对大明的了解,若是想要平息,幕府方面该如何做?”
上衫十三简单了解一番大明内部的国力之后,又知道了永乐帝身边有这样一位妖僧,当即有些失去了继续作战下去的欲望。
毕竟此次前来的宁王,还只是一个燕王的低配版。
之前护佑倭岛的神风已经被破除,继续打下去的话:输了,很有可能幕府都不复存在;赢了,很有可能引来一个宁王的高配版燕王的御驾亲征,外加一个才智绝的谋士。
所以最好的选择不是打,而是停战!
提到这个话题,细川大内面容肃穆道:
“据我所知,华夏这个国家出兵,讲究的是一个名正言顺,也就说师出有名。而此次倭兵对于永乐帝的刺杀事件,相当于倭岛给对方在这件事上落下了一个口实,给大明攻伐我们有了一个理由。”
“若是想要让大明止战,只需要将这个理由堵回去就行,也就是给大明在国宴上刺杀皇帝的事情一个交代。”
上衫十三微微颔,思索片刻之后说道:
“这样啊……”
“以你对大明的作战情况来看,若是我们在这件事上没有给大明一个交代,而是选择继续打下去,那么我们会因此亡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