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那套“精神胜利法”,在李云龙这残酷的现实问题面前,被击得粉碎。
整个指挥部,陷入了一片尴尬的沉默。
就在这时,一直没怎么说话的赵刚,站了起来。
他没有直接回答李云龙的问题。
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坐在角落里,从头到尾,都一言不的耿忠。
然后,他才缓缓地,面向所有人,开口了。
他的声音,温和,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属于知识分子的,理性的力量。
“同志们。”
“这次李家坡大捷,我们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这固然值得高兴。”
“这其中,有我们全体指战员,不畏牺牲的英勇奋战。”
“有李云龙同志,卓越的,临场指挥能力。”
“但是。”
赵刚加重了语气。
“我们必须,要比别人,看得更深一层!”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次胜利,从根本上来说,是什么?”
他环视全场,一字一顿地,给出了答案。
“是一次,技术的胜利!”
“是一次,科学,对蛮力的,降维打击!”
技术的胜利?
科学对蛮力的胜利?
这些新奇的词汇,让在场这些“大老粗”们,都有些懵。
在赵刚的引导下,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集中到了那个从始至终,都安静得像个局外人的年轻人身上。
——耿忠。
耿忠感受到了众人的目光,他缓缓地,站了起来。
他没有多余的言语。
也没有激昂的陈词。
他只是,从自己的笔记本里,拿出了一张纸。
然后,用一种平静到,近乎冷酷的语调,念出了两组,他熬了一晚上,才从战报和伤亡报告里,统计出来的数字。
“根据战后不完全统计。”
“在李家坡战斗中,兄弟部队772团,在正面强攻阶段,共计伤亡,约一千二百人。击毙日军,约二百一十人。”
“战损比,接近六比一。”
六比一!
这个冰冷的数字,让在场所有人的心,都猛地一沉!
这意味着,要用六个我们最英勇的战士的生命,才能换掉一个鬼子!
耿忠顿了顿,继续念道:
“我们独立团,在总攻阶段,共计伤亡,约一百八十人。全歼山崎大队剩余之敌,约六百人。”
“战损比,接近一比三点三。”
“如果,刨除掉白刃战阶段的伤亡,只计算,从总攻开始,到我们冲上主阵地的,攻坚阶段。”
“我团伤亡,七十三人。”
“而鬼子,被我部‘定向爆破’,直接摧毁核心工事,当场击毙的人数,过四百人。”
耿忠抬起头,目光,平静地扫过每一个人。
“这中间的差距,就是‘定向爆破’,带来的。”
“这就是,技术的价值。”
他说完了。
整个指挥部,鸦雀无声。
落针可闻。
没有激昂的口号,没有华丽的辞藻。
只有两组,冰冷的,血淋淋的,却又无可辩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