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林天和郭佬开始设定内爆式核爆的具体的内部结构。
第一步得先把核弹造出来,接着才是导弹……
……
与此同时。
1o2兵工厂。
卫士2火箭炮正在如火如荼生产中!
整个生产过程像“搭积木+层层检查”。
先造小零件,再拼大部件,最后总装+测试,一步错都不行,全程苏华人盯着。
先造“基础零件”,金属件和精密件。
钢铁车间先把钢板、钢管用切割机切好,再用折弯机、焊接机做成“粗零件”。
比如射车的车架、火箭弹的外壳,然后用除锈机除锈、喷漆。
同时,精密车间用数控机床做“小而精的零件”。
比如控制系统的电路板底座、火箭弹的尾翼轴,电路板生产线贴好电路板上的小零件。
同时,另外的车间开始造“核心部件”,火箭弹和射架。
工人们需要先把焊好的外壳拿来,用燃料灌装机灌燃料,再装弹头。
也就是炸药和引信。
最后装尾翼,密封好,贴标签。
突出“射程2oo公里”和“高爆弹头”。
另外一组工人开始造射架。
把钢管焊成“12根管子并排的架子”,装上液压装置,再跟控制系统的线路连起来。
……
另外,在汽车厂这边。
刘长春按照林天给的图纸开始改“射车”。
直接把卡车改成炮台。
按照图纸生产特制的重型卡车,把原来的多余的座位、车厢去掉。
汽车工人需要把焊好的射架用起重机吊到底座上,焊死、固定牢。
再把控制系统的电脑、雷达、通讯设备装到驾驶室旁边的操作舱里,连上线计算机。
能控制射架角度,雷达能连到操作屏。
当然,这些事情还得陈若楠过来协助。
一切尽然有序的进行中……
等这一切准备好了之后。
最后就是总装了,把所有部件拼起来。
比如,用装弹车把火箭弹吊到射架的管子里,一根管子装一枚。
把保障车、装弹车、维修车跟射车、指挥车的通讯连起来。
最基础的要求就是指挥车能给射车送命令“打哪个目标”的指令。
同时,检查所有连接,射架的液压管漏不漏油、控制系统的线路通不通、火箭弹装得牢不牢。
至于,后面的“测试”。
得先在车间“静态测试”,开电源,按按钮看射架能不能抬起来、控制系统的雷达能不能转、计算机算不算得准。
再拉到“试验场动态测试”,找没人的地方,打1-2枚火箭弹。
不用装真炸药,装模拟弹头。
测射程够不够、方向准不准,打完看射车能不能正常开走、零件坏没坏。
有问题就改。
比如射程不够,就调燃料量。
方向偏,就修尾翼。
当然,那都是后话了……
……
很快,时间来到195o年1o月19日,东北军全军整备,雄赳赳气昂昂,第一批战士正式入朝。
抗美援朝战役正式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