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可以“以夜战为主”,白天隐蔽休整、构筑简易工事,夜间起进攻或转移等方式。
通过夜暗掩护部队机动、穿插,避开美军白天的火力封锁,实现“夜间歼敌、白天固守”的节奏。
“哈哈,这个办法好……”
“对了,美军的作战依赖‘线式防御’和后勤补给线,且部队机动多沿公路展开,侧翼防护较弱。”
“我们可以用迂回穿插战术……”
以轻装步兵为主,不配重武器以加快度。
绕到美军侧翼或后方,切断其退路和补给线,形成“包围态势”。
再集中兵力歼灭被围的美军部队。
“不错……对,这应该作为指挥战术核心。”
“不过,我们应该丰富战术,比如阵地战和游击战配合,构建多层防御。”
经过一系列讨论后,大会最终商议后决定。
初期以运动战为主“若运动战无法彻底击溃美军,需转入阵地防御”。
明确“依托地形构筑简易工事”,如防空洞、交通壕、反坦克壕。
利用半岛多山、多林的地形,削弱美军坦克和机械化部队的冲击。
随着战场胶着,还可以进一步展出“坑道战”,将阵地战从“平面防御”升级为“地下立体防御”,抵御美军的饱和火力轰击。
会议还确定了“派小股部队,比如侦察兵、游击队等兵种深入美军后方”。
主要任务包括破坏美军的公路、铁路、桥梁、切断后勤补给,袭击美军的兵站、仓库、机场等方式削弱其持续作战能力,捕捉美军俘虏获取情报。
同时牵制美军兵力,让美军不得不分兵防守后方,无法集中力量在前线与志愿军主力对抗。
部长这时候站起来说道:“我认为最关键的是:兵力集中与分散结合、战决之间的转换方式。”
“比如,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美军单支部队火力强,但若分散部署则防御薄弱。
避免与美军大兵团正面硬拼。
而是通过隐蔽机动,将我军优势兵力,集中3-5倍于敌的兵力,投入到美军的薄弱环节。
比如侧翼、孤立据点。
快歼灭小股美军,积小胜为大胜,逐步消耗美军有生力量。
同时,避免持久战。
因为,我军后勤补给能力远弱于美军。
礼拜攻势就是很好的例子。
所以,在美军援军、火力支援抵达前,迅歼灭被围之敌。
然后立即转移或休整,避免陷入与美军的长期对峙,减少自身因后勤不足导致的伤亡。
整个作战计划十分的详细和周全。
林天十分惊叹长们胆大心细。
咕噜噜……
会议惊喜了大半天,不知不觉中,大家肚子也饿了。
长正准备喊警卫员为大家送餐。
林天直接站起来说道:“长,不用了,我有好东西跟大家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