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聚。
所谓聚,便是百姓汇聚、人口聚集成村落之地。
早在先秦时期,夕阳聚便已形成村落。
昔光武帝时期,破虏将军邓奉叛汉,割据宛城。
彼时刘秀亲征,邓奉设防于瓜里津一线,光武帝辗转至夕阳聚,迫使邓奉投降。
这瓜里津便在淯水河畔,有一渡口,名曰瓜里津渡口。
要说这老祖宗的智慧可真不比现代人差,也许还要高一些。
这夕阳聚南面为独山,东面为淯水,是个依山傍水的绝佳所在。
西面有古道大路,东面有淯水河道,交通便利,为商贾往来必经之地。
且南山东水交夹,形成两面屏障,于军事而言,也为易守难攻之地。
又因瓜里津之故,水汽充沛,有沃野良田,可供耕种。
因而即便是汉末乱世,仍有数千户汇居于此。
若将木、石垒砌的寨墙换成夯土泥砖,只怕说是一座县城也不为过。
赵林入了村寨,急唤徐珍、徐宏兄弟。
士卒急忙去找,赵林却在寨中望着无数收拾行囊的百姓,手脚冰凉。
夕阳聚,可是紧靠淯水!
一旦曹军决堤放水,这夕阳聚里数千户百姓,合一两万人,往哪里跑?
若是按原计划向南迁徙,一路数十里,没有一座高地可避洪水。
若暂时避祸独山。。。它为什么叫独山?就是因为在附近平原中,就这一座小山!
虽说能容纳数万人,但这不是十月一放假都去爬山游玩,这是要在山上躲避灾害,要等到洪水退去,方能下山。
一两万百姓,加上这许多士卒,吃什么,喝什么,又能撑几天?
即便洪水很快退去,尚有瘟疫威胁。
洪水,往往和瘟疫一同出现!
正苦思对策之时,徐珍、徐宏联袂赶来。
赵林不等二人行礼,急问道:“此地有粮草几何?能供军民吃用几日?”
兄弟二人对视一眼,不明其意,但赵将军既然问,便不能不答。
徐珍抱拳一礼,言道:“禀赵将军,此地存粮甚巨,约有数万石。。。”
话音未落,赵林猛的起身,双目明亮,问道:
“此言果真?!”
徐珍称不敢妄言。
徐宏思维更加敏捷,抱拳补充道:
“赵将军,此地有新粮约六千石,旧粮约合四万余,若将军需知详细,可唤此地啬夫、游徼询问。”
赵林闻言,思之磨刀不误砍柴工,此时南迁必然是来不及了,若此地果真粮草充沛,或可暂避独山,待洪水退去,再迁徙去樊城。
思及此处,赵林便从善如流,遣人唤来此地啬夫、游徼来见。
东汉官制,郡下设县,县下有乡、里等基层组织。
夕阳聚为乡,设啬夫、游徼等职。
啬夫负责乡里民政事务,如户籍管理、调解纠纷、督促赋税等。
游徼则负责治安巡逻,协助啬夫传达政令、管理本地居民百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