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咱们的宝船大炮面前,他们那些艨艟斗舰,跟孙狼的海盗船不会有任何区别!”
邵明珠看着赵翔那认真又无奈的表情,听着他条理清晰、句句在理的分析,热的头脑终于慢慢冷静了下来。他自嘲地笑了笑,摸了摸鼻子:
“呃……好像……是有点……好高骛远了哈?”
赵翔见他冷静下来,也松了口气,笑道:“不是有点,是太远了!”
“不过……”他话锋一转,眼中也闪烁着技术狂人的光芒,“你提到的蒸汽机和铁甲舰,想法是好的,是未来的方向!”
“我们可以把它们列为长期研究项目,慢慢积累技术。”
“比如,先想办法把蒸汽机的功率做大一点,试试看能不能带动个小磨坊?”
“或者,研究一下怎么炼出更好的钢,哪怕先做个小铁皮船模型试试水?”
邵明珠点点头,彻底恢复了理智和作为统治者的决断力:“翔哥你说得对!”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他走到案前,提笔写下两道命令:
“着工部‘奇巧阁’,设立‘蒸汽动力’专项研究,拨付专款,招募巧匠,长期探索,积累数据,务求循序渐进,不得急功近利。”(将蒸汽机研列入长期科技树)
“着工部、军器监、将作监,全力优化现有宝船、福船设计,增其规模,强其结构,力求更大、更稳、载炮更多!”
“同时,全力扩大火炮生产,改进弹药工艺!目标:二十年内,建成一支拥有五十艘主力炮舰、两百门重型舰炮的无敌舰队!”
写完后,他将命令递给赵翔,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坚定:“翔哥!”
“脚踏实地,先把眼前的风帆火炮舰队给老子建到极致!”
“有了这支舰队,扫平江东,控制海疆,开拓南洋,便有了根基!”
“至于那蒸汽铁甲的巨舰……”他望向窗外,目光深邃,“就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去实现吧!”
赵翔接过命令,郑重地点点头:“放心吧,兔儿!我知道轻重!”
“咱们兄弟联手,先给这天下,打下一个铁桶般的江山!”
两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雄心需要幻想来点燃,但伟业,终究要靠一步一个脚印的务实努力来铸就。邵明珠的舰队梦想,从这天起,有了更清晰、也更可行的宏伟蓝图。
邵明珠沉默片刻,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划动着,仿佛在勾勒铁路的轨迹。他抬起头,目光中带着一丝不甘和更深远的渴望,声音低沉地问道:
“翔哥……”
“那……如果不说蒸汽船,就说地上跑的……”
“就是咱们‘梦里’见过的,那种烧煤吐烟、拉着长长车厢、在铁轨上飞驰的火车……”
“还有你刚才提到的,真正的、能远航的蒸汽铁甲舰……”
他顿了顿,眼神紧紧盯着赵翔,仿佛想从这位技术上的“先知”口中得到一个确切的、充满希望的时间表!
“以咱们现在的基础,踏踏实实地展,不冒进,但也不懈怠……”
“你觉得,需要多少年,咱们大晋……才能真正看到这些东西的影子?”
赵翔没有立刻回答。他放下手中的炭笔,走到窗边,望着窗外顺天府那依旧以土木结构为主、偶尔有烟囱冒烟的景象,又看了看街上行走的、绝大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的百姓和士兵。他的背影显得有些沉重。
良久,他转过身,脸上没有了往常的戏谑或技术宅的兴奋,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严肃和……一丝淡淡的无奈与清醒。
“兔儿……”他的声音很平静,却像重锤一样敲在邵明珠心上,“你问我需要多少年?”
“我告诉你,”他伸出右手,比划了一个“六”的手势,语气斩钉截铁,没有任何回旋余地,“抛开一切幻想,脚踏实地,按部就班……”
“至少需要六十年!”
“这还只是‘看到影子’,是实验室里可能出个能动的模型,离实用化、规模化,还差得远!”
“六十年?!”邵明珠失声惊呼,这个数字远远出了他的心理预期!他如今才二十多岁,六十年后,他都是耄耋老人了!
“对,六十年!只多不少!”赵翔肯定地点点头,他走到邵明珠面前,目光锐利,开始掰着手指头,一条一条地细数那看似遥不可及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