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挽回颓势,重整士气,同时也为牵制魏阳军,防止蒙骜趁胜扩大战果,纪元嵩下令各部加强对霍城周边地区的袭扰,试图寻找魏阳军的破绽。
武阳奉命,率一万靖乱军精锐,利用夜色和复杂地形,悄然绕过主战场,成功捕捉到一支向霍城运送粮草的魏阳辎重队。
经过一番激烈搏杀,靖乱军斩敌三千余,烧毁粮车数百辆。
但魏阳护粮军极为悍勇,结阵死战,武阳部也付出了近两千人的伤亡,未能全歼敌军,只得趁魏阳援军赶到前迅脱离战场,退回大营。
另一路,联军中以勇猛着称的将领封知安,自告奋勇,欲雪前耻。
他精心挑选两万精锐步卒,试图趁夜色掩护,长途奔袭,奇袭蒙骜主营寨。
行军极为隐秘,悄然接近至魏营外三里。
然而,蒙骜用兵,滴水不漏。
其副将早已率一支精锐伏兵,悄无声息地潜出大营,埋伏在封知安军的必经之路上。
当封知安以为得计,起冲锋时,四周突然火把大作,伏兵四起,箭矢如同暴雨般倾泻而下!
封知安军猝不及防,顿时陷入重围,阵脚大乱。
魏阳军伏兵趁势掩杀,封知安虽奋力死战,身先士卒,却被蒙骜副将冷箭射中肩胛,重伤落马,幸得亲兵拼死救回。
两万奇袭部队,最终只有不足八千人生还,大败而归。
经过这接连的挫败,联军上下终于从最初的盲目乐观和轻敌躁进中彻底清醒过来。
他们用鲜血和数万将士的生命,真正认识到为何魏阳国能屹立不倒,位居三大霸主之。
其军力之强盛,将领之悍勇老辣,士卒之精锐善战,纪律之严明,战术之协同,远非寻常军队可比。
蒙骜用兵,深谙虚实之道,不动时如山岳难撼,动则如雷霆万钧,一击必杀!
初期的“怯战”和“小败”,不过是他抛出的诱饵,一步步引联军入彀!
意识到联军锐气已挫,实力受损,蒙骜果断抓住战机,转守为攻!
魏阳军开始大举出营,主动向联军营地逼近。
蒙骜亲率得胜之师为先锋,于两军阵前挑战。
黑色的军阵如同移动的乌云,带着沉重的、令人窒息的压力,缓缓压向联军阵营。
纪元嵩不敢怠慢,亲自披挂,登台督战,指挥联军各部列阵迎敌。
联军阵线绵长,但士气明显低落,士兵们脸上带着惊惧。
蒙骜纵马出阵,长槊遥指联军帅旗,声如洪钟。
“谁敢与某决一死战?!”
纪元嵩厉声道。
“谁敢出战,斩此獠级者,赏千金,官升三级!”
一员楚烈骁将拍马舞刀冲出。
“末将愿取他级!”
然而战不十合,便被蒙骜一槊刺穿胸膛,挑于马下!
又一人怒吼冲出,战不五合,被蒙骜反手一槊砸碎头颅!
第三人、第四人、第五人…纪元嵩连续派出五员素有勇名的将领,竟无一人在蒙骜手下走过二十回合,皆被其以各种凌厉招式当众斩杀,死状凄惨!
魏阳军阵中欢呼雷动,战鼓擂得震天响,士气高昂如虹;
而联军阵营则一片死寂,人人面露骇然之色,士气骤降至冰点,军心浮动,几近崩溃。
直到此刻,联军众将才骇然现,之前在金寨之战中,蒙骜因为兵力悬殊、战略主动撤退,根本未曾挥出真正的实力!
此刻阵前逞威的,才是那位名震天下、让周边诸侯闻风丧胆的魏阳顶尖猛将的真实面貌!
蒙骜横槊立马于阵前,冷笑着望向联军帅旗,其凛冽的杀意和无敌的威势,竟压得数十万联军一时无人再敢拍马出阵!
魏阳军乘势动全面进攻,步骑协同,攻势如潮,一浪高过一浪。
联军虽凭借兵力优势拼死抵抗,但士气已堕,将领胆寒,指挥失措,节节败退,连续丢失了大量外围营垒和险要据点,伤亡惨重。
照此下去,联军恐不仅无法攻克霍城,甚至连现有的阵地都无法守住,恐怕要被气势如虹的魏阳军彻底赶出舒城地界,此次声势浩大的联合讨伐魏阳之战,或将面临彻底失败的命运。
联军帅帐内,气氛空前凝重压抑,纪元嵩、熊炎、武阳等人皆面色沉重,相对无言,苦苦思索着应对之策,却似乎一筹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