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如果我们大胆假设,‘弦’并非均匀同质的,而是在正物质与暗物质暗能量的‘边界’或‘膜’的临界处,存在一种性质极为特殊、具有双重属性的‘边界弦’或者‘临界弦’……”
他十指翻飞,快地在模型中输入关键参数,进行高强度的理论推演计算。
“这种特殊的‘弦’,由于其独特的‘位置’或‘存在状态’,它可能同时承载着正物质宇宙和暗能量宇宙的部分特性……因此它对正物质宇宙局部的物理规则变化表现出‘不敏感’或‘惰性’,因为它的一部分‘根’或者说‘属性’,深植于另一个截然不同的规则体系之中……”
随着模型的加运行,屏幕上开始显示出令人震惊甚至毛骨悚然的结果。
根据孔方佳的理论推演,这种新现的特殊“弦”其独特的振动模式所携带的未知能量属性,与宇宙学中那个推动宇宙加膨胀、神秘莫测且无法直接探测的“暗能量”的理论预测值,存在着高度吻合的、无法用巧合解释的关联性!
“暗能量?!”王海峰失声惊呼,差点从椅子上弹跳起来,眼镜都歪了,“这……这怎么可能?!暗能量是宇宙尺度的背景力,均匀弥漫在每一寸空间,是宇宙膨胀的引擎!
它怎么可能被……被‘编码’到单一的、局部的‘弦’振动中,并被高维力量如此精确地利用和控制?这违背了所有基础认知!”
李艳也感到一阵强烈的头皮麻,心脏在胸腔内狂跳不止,几乎要撞碎肋骨。这个现不仅彻底颠覆了他们对高维力量运作方式的认知,更是对现有基础物理学大厦的一次猛烈冲击,足以撼动根基。
“如果……如果‘收割者’或者‘帷幕之眼’已经掌握了如何局部、可控地引动甚至‘借用’暗能量……哪怕只是极其微小的一部分,并通过这种特殊的‘临界弦’作为载体和通道……
那么,‘信息静止’场这种近乎规则改写、令物理定律失效的恐怖能力,至少在理论上……就有了一个可能的解释路径……”
实验室里陷入一片死寂,只剩下机器散热风扇低沉的嗡鸣和几人粗重得如同拉风箱般的呼吸声。这个推论太过惊人,也太过骇人。
它意味着高维力量不仅拥有越性的科技,它们对宇宙本源力量的理解和驾驭,已经深入到了暗能量这种最基础、最神秘、连人类都只能通过宏观效应间接推测的层面!
“这意味着……”孔方佳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凝重,每一个字都像灌了铅,蕴含着千钧重压,“我们面对的敌人,不仅仅是技术上的代差,更是对宇宙根本法则认知层次的绝对差距。
它们玩弄的,不是能量武器,不是空间跳跃,而是……构成这个世界最基本的‘规则’本身。我们在挑战的,是书写宇宙底层代码的存在。”
一股沉重得几乎令人窒息的巨大压力,如同实质的铅云般笼罩在零号空间内每个人的心头。
然而,在这足以碾碎意志的重压之下,一种源自灵魂深处、更为炽烈和纯粹的、独属于科学家的探索火焰,却开始顽强地熊熊燃烧起来。
那是一种越了恐惧本能的、近乎狂热的兴奋!他们,这群地球文明的先驱者,竟亲手触摸到了之前连想象都难以企及的宇宙深层奥秘!
"立刻成立‘临界弦’专项研究组!"孔方佳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力,"启动最高保密等级,所有研究范围严格限制在零号空间内部!
李艳,你负责总体协调,特别是‘灵弦’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整合;王老,理论模型构建和数学层面的严格验证就交给你了;‘枢机’,算模拟和能量属性的精确测算由你主导。
我要求你们在最短时间内,不惜一切代价,必须搞清楚这种‘弦’的所有核心性质!重点聚焦于它如何与宇宙暗能量产生关联的机制,以及最关键的一点——我们人类文明和真实火种,是否有可能……模仿甚至最终掌控它!"
接下来的日子,零号空间彻底化身为地球文明尖端科技最核心、也最为隐秘的熔炉。
所有关于"临界弦"(研究团队内部暂时赋予的代号)的原始数据、分析报告、实验记录,都被置于最高级别的信息壁垒之后,与联合研究的数据流进行了物理和逻辑上的双重彻底隔离。
李艳、王海峰和他们的核心团队几乎是不眠不休,完全沉浸在微观宇宙那令人目眩神迷的奥秘之中,争分夺秒。
他们设计并执行了无数精妙绝伦、前所未见的实验方案,只为从各个角度验证"临界弦"那匪夷所思的特性。
在零号空间内部特制的、具备多重防护和屏蔽的净隔离实验舱内,他们尝试用已知的所有类型和强度的能量场——电磁场、引力场、强相互作用场、乃至初步操控的“灵弦”场——去干扰、去激、去试图捕捉那微弱到极致、仿佛来自另一个维度的"临界弦"波动信号。
探索的过程极其艰难,失败如同跗骨之蛆,是每日的家常便饭。
有一次,王海峰大胆尝试利用高强度磁场去诱导"临界弦"生"共振",结果能量耦合瞬间失控,引了小范围的空间曲率剧烈紊乱,无形的空间褶皱如利刃般切割着隔离舱的内壁,出令人牙酸的呻吟,差点导致内壁结构崩裂解体。
千钧一之际,是"枢机"以毫秒级的反应度启动了应急空间稳定场,才避免了灾难性的后果。
还有一次,李艳构思了一个复杂的方案,试图用精心编排的"灵弦"谐波序列去"引导"临界弦,期望能观测到其能量传递的路径或模式。
然而实验启动后,却意外引了难以理解的量子退相干效应,这股诡异的波动瞬间席卷了整个实验区域的量子计算机集群,导致数以千计的量子比特在瞬间失去相干性,强大的计算阵列集体陷入瘫痪,当机了整整数小时才艰难恢复。
但每一次看似毁灭性的失败,都如同在黑暗中摸索时触碰到的冰冷墙壁,让他们对"临界弦"那奇异本质的理解反而加深一分。
他们通过无数次的数据积累和理论修正,逐渐确认了关键事实:这种神秘的弦状结构,其存在状态确实如同处于另一个完全独立的"频道",对正物质宇宙中绝大部分常规的能量干预都表现得如同隔世,"置若罔闻"。
它本身呈现出一种令人惊叹的稳定性,几乎不与构成现实世界的常规物质生可观测的能量交换。
然而,悖论般的是,其内部却似乎承载着一种庞大到难以估量的、处于蛰伏状态的"势能"。
这种奇特势能的属性,经过反复的精密测算,并与宇宙学背景数据进行无数次严苛的比对后,所有证据都越来越清晰地指向同一个源头——驱动宇宙加膨胀的神秘力量,暗能量。
"快看这里!枢机"在一次持续了数天的长时间连续观测后,终于展示出一组极其复杂、蕴含着惊人信息的数据图谱,
"当我们在特定预设的‘灵弦’节点,注入极高密度的、模拟‘信息静止’场局部效应的信息流时,‘临界弦’的振动相位,会出现一种极其微小、但在统计意义上绝对显着的、可重复的前偏移现象!
根据孔元帅提出的理论模型进行反推计算,这种偏移所消耗的能量……其来源,正是临界弦自身所携带的暗能量势能被极其微小程度地激和利用了!"
"它们……难道是在用‘信息’本身作为钥匙,撬动了暗能量的‘门扉’?"李艳感到一股刺骨的寒意沿着脊椎急爬升,瞬间遍布全身。这种将信息作为能量操控杠杆的技术思路,完全颠覆了地球科学现有的所有认知范式和理论框架。
"更准确地说,枢机"的电子音调带着一丝激动的震颤,"是利用了高度有序的‘信息’——或者说,特定编码的‘灵弦’结构——与宇宙暗能量之间,在某种我们目前尚未理解的、更深层的基础物理结构层面存在的……关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