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数月,成为了三方技术力量一次史无前例的大融合与大练兵。
在“昆仑之心”基地的巨型船坞内,工程师们将地球的“游弋之耳”探测器平台进行改造,集成了星盟能量文明提供的、能够捕捉微弱维度辐射的“光痕”传感器阵列,以及黑塔帝国提供的、用于稳定微型时空扰动的“惯性阻尼”生器。
最终成品是一种长约十五米、造型古怪但功能强大的“联合探针-I型”,其银灰色舰体上同时喷涂着地球的蔚蓝星球徽记、星盟的七彩星环和黑塔帝国的黑色尖塔。
在星盟的“纯光之海”研究站,能量文明的科学家与地球的“灵弦”理论专家、黑塔帝国的材料学家合作,尝试利用特定频率的能量场,在不直接接触裂缝的情况下,诱导其产生可测量的“灵弦”反馈,从而推断其内部结构和稳定性。
实验室内,各种颜色的能量光束交织,复杂的公式在全息屏幕上飞滚动,不同语言的讨论声和仪器嗡鸣声混杂在一起,充满了蓬勃的活力。
在黑塔帝国的边境要塞“铁城”,帝国工程师向星盟和地球的观察员展示了他们如何利用强大的引力场生装置,在安全距离外对一个小型、稳定的裂缝施加可控的“压力”,观察其时空结构的响应,从而收集关于裂缝“韧性”和“弹性”极限的数据。
巨大的环形装置轰鸣作响,空间在力场作用下微微扭曲,所有人都屏息凝神地记录着每一个数据波动。
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成果。通过对数十个不同等级、不同状态的裂缝进行系统性的探测和研究,联合团队陆续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规律:
他们现,绝大多数稳定裂缝的“灵弦”背景都存在着一种共通的“基频”,这种基频与宇宙“背景音”有着微弱的谐波关系,仿佛是所有裂缝共同的“出生印记”。
他们现,裂缝的活跃度与周边区域的“意识总量”(由灵能文明定义和测量)存在某种非线性的关联,意识高度集中的区域,附近的裂缝似乎更倾向于保持“沉默”或“低功耗”状态,这为理解高维力量的“观测者效应”提供了新线索。
他们现,某些特定元素(如经过核聚变处理的铁-6o同位素)在靠近裂缝时,其衰变率会出现统计学上的显着异常,这为开新型的裂缝探测和预警装置提供了物理基础。
更重要的是,基于这些新现的知识,一系列实用的技术设备被快研出来:
“共鸣”裂缝预警网络:通过部署在关键裂缝附近的探测器,持续监控其“灵弦基频”的稳定性,任何异常的频率漂移或强度变化都会触警报,为可能的风险争取提前量。
“织网”维度屏障生器:借鉴裂缝自身维持稳定的某种时空“自愈”机制,开出一种能够在小范围内强化现实结构、提高维度“粘滞性”的装置,可以临时性地“加固”裂缝,降低其被意外激活或外部力量强行打开的风险。
“破壁”灵弦谐振探针:一种更具侵入性,但也更高效的探测工具。它通过向裂缝射与其“基频”精确共振的“灵弦”波,激其产生更强烈的、包含内部结构信息的“回声”。这项技术的研过程充满了挑战。
在一次关键的实验中,位于星盟“流光星域”边缘的一个低风险裂缝旁,一艘经过特殊改装的“联合探针-II型”正小心翼翼地执行次“破壁”谐振探测。
舰桥内,气氛凝重。来自地球的舰长紧握着指挥椅的扶手,指节因用力而白;来自星盟能量文明的副官,其光团形态微微收缩,显示出内心的紧张;来自黑塔帝国的技术监督,则死死盯着面前不断刷新的能量读数和安全阈值曲线。
“谐振频率匹配完成,强度百分之五,持续三秒……射!”地球舰长下令。
一道无形无质,却蕴含着特定“灵弦”编码的能量束,射向远处那片看似空无一物,但传感器显示为时空扭曲点的区域。
瞬间,探测器的读数飙升!裂缝区域的“灵弦”背景如同被投入石子的水面,荡起一圈圈清晰的涟漪!
“回声信号接收!信号强度出预期百分之三十!正在解析……”技术官报告,声音带着惊喜。
然而,就在这时,异变突生!原本稳定的裂缝核心,突然闪过一丝极不稳定的紫色电芒!刺耳的警报声瞬间响彻舰桥!
“警告!检测到未知高维信息碎片泄露!强度快攀升!”星盟副官的光团剧烈波动,出尖锐的警示音,“精神污染风险!启动‘守护者-VI’滤波屏障!”
“裂缝稳定性正在下降!时空曲率波动出安全阈值!”黑塔帝国的监督官大吼,“建议立即终止谐振,撤离!”
地球舰长额头渗出冷汗,但他强行保持镇定,目光快扫过各项数据。“不能再刺激它了!停止谐振射!引擎全功率,后退!同时释放‘织网’屏障,尝试稳定该区域!”
探针舰的引擎喷出耀眼的蓝光,舰体急后退。同时,数个圆盘状的装置被射出去,在裂缝周围展开,散出柔和的能量场,试图“安抚”那躁动的时空结构。
一番紧张的操作后,裂缝的异常波动逐渐平息,重新恢复了之前的“休眠”状态。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后背已被冷汗湿透。
这次有惊无险的经历,虽然带来了风险,但也获得了宝贵的数据。从裂缝泄露出的、经过滤波处理的微弱信息碎片中,联合团队解析出了一些断续的、关于高维空间几何结构的数学描述片段,这为后续的“维度护盾”强化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参考。
技术的进步如同滚雪球般加。随着对裂缝规律的理解加深,以及对高维连接机制的认知提升,孔方佳把一个更为大胆的计划被提上日程——重新建立与仙女座星系“深渊远征军”的稳定联系,并尝试构建地球文明在仙女座星系的永久存在。
这一次,他们不再依赖危险且不可控的天然“裂隙”穿越。基于对裂缝网络和维度屏障技术的掌握,联合团队提出了一个开创性的构想——“人工诱导共振通道”。
原理是利用对银河系内某个特定裂缝(选择一个能量水平适中、状态稳定且与仙女座“彼岸”基地附近裂缝存在某种微弱“共振关联”的)进行精确的“灵弦谐振”激,同时在“彼岸”基地附近进行同步的谐振操作,如同在两把锁之间建立一把唯一的、临时的“钥匙”,强行在两地之间打开一个短暂、可控的微观维度通道。
这个计划的风险极高,涉及的能量和计算量庞大到难以想象。但在联合了三大文明顶尖资源和智慧的前提下,经过无数次模拟推演和技术验证,计划最终获得了批准。
公元2o58年1o月,代号“归途之光”的行动正式启动。
位于银河系L-77星域边缘,一个被严密监控和屏蔽的废弃星系内,一座由三方共同建造的、规模堪比小型城市的巨型谐振设施——“方尖碑”平台,缓缓启动了它的核心。
无数能量导管出低沉的咆哮,聚焦阵列对准了星系中央那个被选定的、代号“回声”的稳定裂缝。
与此同时,远在254万光年外的仙女座星系,“彼岸”基地也进入了最高战备状态。周擎大校亲自坐镇指挥,基地所有能源被导向新建成的、“方尖碑”的缩小版——“信标”谐振器。
“能量注入百分之八十……‘灵弦’谐振频率锁定……‘回声’裂缝反馈稳定……”“方尖碑”控制中心,总工程师的声音透过通讯频道传来,带着一丝颤抖。
“仙女座‘信标’报告,同步谐振准备就绪,频率匹配确认。”另一条频道传来周擎沉稳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