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九五小说网>慕容世家之燕国传奇 > 第198章 和亲失败燃战火 柴壁终成血染地(第1页)

第198章 和亲失败燃战火 柴壁终成血染地(第1页)

公元4o2年的北方,后秦皇帝姚兴与北魏道武帝拓跋珪,这两位站在权力巅峰的君主,各自握着棋子,目光灼灼地盯着棋盘中央的河东之地——这里,将是决定谁能称霸华北的关键战场。

姚兴端坐在长安宫殿的龙椅之上,手指轻轻摩挲着案头的舆图。图中,后秦疆域红如烈火,自关中延展至河东,然而在平阳一带,却与北魏的蓝色版图犬牙交错。自幼受佛法熏陶的姚兴,言谈间常带温和,可此刻眼底深处,藏着不容置疑的野心。

“苻坚曾据关中而望天下,如今我大秦国力渐盛,若能拿下河东,再挥师东进,统一天下的伟业,未必不能在我手中实现。”他召来弟弟姚平,虽语气刻意沉稳,却难掩急切。

“北魏拓跋珪出身草原,虽骁勇却少教化,其军多靠劫掠补给,百姓怨声载道。你率四万精锐东进,务必以‘仁义’为旗——不扰百姓、不杀降卒,让河东百姓知我大秦之德,届时拓跋珪自会失去民心,不战而溃。”姚兴算准了拓跋珪的“残暴”名声,欲以道义为刃,先瓦解北魏的民心根基。

同一时间,平城营帐内,拓跋珪看着探子送来的军情密报,猛地将其掼于案上,青铜酒樽亦被震得嗡鸣不止。这位从草原崛起的君主,身上带着与生俱来的狠厉,眼中闪烁着如猎捕猎物般的光芒。

“姚兴这小儿,以为靠几句‘仁义’空话就能夺我土地?他忘了,草原上的生存法则,从来都是弱肉强食!”他召来麾下将领,手指重重点在舆图上的蒙坑。

“姚平率军东进,必然会取道蒙坑——那里山高谷深,是伏击的绝佳之地。姚兴信奉‘仁义’,定会让姚平行军缓慢,不急于冒进,我们正好趁此机会,在蒙坑设伏,打他个措手不及!”拓跋珪深知姚兴性格,过度追求“道义”,反而会成为行军的掣肘,这正是他可利用的弱点。

两位霸主的算计,从一开始便针锋相对:姚兴想以“仁”破“暴”,拓跋珪则想以“快”破“缓”。这场博弈,从战前的部署开始,便已充满张力。

七月的河东,骄阳似火。姚平率领四万秦军渡过黄河,直奔平阳。正如姚兴所料,秦军军纪严明,沿途秋毫无犯,甚至主动帮受灾村民修补房屋。消息传到平城,拓跋珪冷笑一声:“姚兴这是在演戏给天下人看!可战场上,靠的不是虚名,是刀枪!”

他并未急着出兵,而是下令平阳守军“暂避锋芒”,故意将平阳让给秦军,欲让姚平产生“北魏军不堪一击”的错觉,引诱秦军继续北上。

姚平果然中计。攻克平阳后,看着城中百姓对秦军的感激之情,他愈坚信姚兴的“仁义之策”可行。不等后续粮草补给,便率军北上,目标直指北魏的粮草要地——干壁城。

干壁城虽小,却是北魏在河东的“粮仓”,城防坚固,守军由老将长孙肥率领,皆是身经百战的精锐。秦军抵达城下,长孙肥站在城楼上,对着姚平高声喊话:“姚将军,你以为靠几句空话就能拿下干壁?我北魏男儿,岂会惧你这‘仁义之师’!”

姚平大怒,下令攻城。秦军的攻城车一次次撞向城墙,巨大的撞击声震得地面微微颤抖;弓箭手趴在盾牌后,将箭矢密集地射向城头;步兵则扛着云梯,冒着城头的擂石与火油,拼命向城上攀爬。姚平亲自在阵前督战,声嘶力竭地喊道:“兄弟们,拿下干壁,就是为大秦立下不世之功!记住陛下的嘱托,不可滥杀无辜!”

秦军士兵士气高涨,一个个如猛虎般冲锋。有士兵被擂石砸中,鲜血直流,却咬着牙继续攀爬;有士兵的云梯被火油点燃,瞬间被火焰吞噬,却无人后退。他们牢记姚兴的“仁义”之训,即便攻下城墙一角,也没有对投降的北魏士兵动手,而是将其俘虏——这份克制,让姚平心中颇为自豪。

然而,姚平不知,拓跋珪正在平城密切关注着干壁的战局。当探子回报“秦军围攻干壁六十余日,仍未破城”时,拓跋珪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六十天!足够了!姚平的锐气已尽,粮草也快耗尽,该我出手了!”

他当即下令,亲率十万大军,日夜兼程驰援干壁。八月末,干壁城终于被秦军攻破。姚平率军入城,正准备安抚百姓、清点粮草时,探子突然来报:“北魏主力已至蒙坑,距干壁不足百里!”

姚平心中一沉——他没想到拓跋珪来得如此之快,更没想到对方会选择在蒙坑设伏。他当即下令:“全军撤退,向柴壁方向转移!”

蒙坑一带,山峦如巨兽蹲伏,层峦叠嶂间,山谷深邃似无尽渊薮。稀薄的阳光挣扎着透过嶙峋怪石的缝隙,洒下几缕黯淡光影,空气中仿若凝结着千年不散的肃杀之气,令每一寸土地都浸满了死亡的预兆。

拓跋珪率军抵达后,立即下令将士们隐蔽在山谷两侧的密林中,只留下少数骑兵在外侦察。他亲自登上山顶,看着下方蜿蜒的山路,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姚平,这蒙坑,就是你的葬身之地!”

秦军撤退的队伍缓缓进入蒙坑。姚平骑在马上,心中满是焦虑——他深知拓跋珪用兵狡诈,却未料到对方如此迅地设下埋伏。他不断下令:“加快度!注意警戒!”

可秦军经过六十多天的攻城战,早已疲惫不堪,再加上携带了大量从干壁缴获的粮草,行军度根本快不起来。就在秦军主力全部进入山谷时,拓跋珪猛地拔出腰间的弯刀,高声喊道:“杀!”

刹那间,山谷两侧的密林中响起震天的喊杀声。北魏骑兵如饿狼般冲出,手中的马刀在阳光下闪烁着冰冷的光芒;步兵则推着巨石与滚木,从山坡上滚滚而下,砸向秦军的队伍。秦军猝不及防,队伍瞬间被冲散,士兵们惊慌失措,四处逃窜。

姚平脸色惨白,他强压下心中的恐惧,挥舞着长枪喊道:“兄弟们,稳住阵脚!背靠山谷,结成圆阵!”秦军士兵毕竟是精锐,很快反应过来,纷纷举起盾牌,结成圆阵抵抗。

北魏军的攻势一波接着一波。拓跋珪骑着战马,在阵前指挥:“左翼骑兵绕到秦军后方,切断他们的退路!右翼步兵集中弓箭,射向圆阵中央!”他的指令清晰果断,每一个命令都精准地打在秦军的弱点上。

秦军的圆阵渐渐支撑不住。有士兵的盾牌被箭矢射穿,倒在血泊中;有士兵被北魏骑兵的马刀砍中,惨叫着倒下。姚平看着身边的士兵越来越少,心中涌起一股绝望——他想起姚兴的嘱托,想起“仁义之师”的名声,可此刻,在绝对的实力差距面前,一切都显得那么苍白。

“将军,再不退,我们就全完了!”副将狄伯支拉着姚平的战马,急切地喊道。姚平看着眼前的惨状,知道再打下去只会全军覆没。他咬了咬牙,下令:“突围!向柴壁撤退!”

秦军残部在姚平的带领下,拼死冲破北魏军的包围圈,朝着柴壁方向逃去。拓跋珪看着秦军的背影,没有下令追击,而是对身边的将领说:“姚平已成惊弓之鸟,柴壁是他唯一的退路。我们不用急,慢慢围上去,让他在柴壁中自生自灭。”

柴壁,这座位于汾河东岸的小城,成了秦军残部的最后避难所。姚平率军入城后,立即下令加固城防:修补城墙、挖掘壕沟、清点粮草。可当他看到城中的粮草仅够支撑十日时,心中再次沉了下去——他知道,拓跋珪很快就会追来。

果然,三天后,北魏大军抵达柴壁城下。拓跋珪围着柴壁城转了一圈,随后下了两道令,每一道都透着刺骨的狠厉。

第一道令:筑长围。北魏士兵分成三班,昼夜不休地在柴壁城外垒墙。他们用砖石、泥土、甚至秦军士兵的尸体,垒起了三道高达丈余的长墙,将柴壁城围得水泄不通。城墙上的秦军看着墙外不断增高的长墙,眼中充满了恐惧——这哪里是城墙,分明是困住他们的牢笼。

第二道令:引汾水。拓跋珪现柴壁城紧邻汾河,当即下令挖掘沟堑,将汾水引入城中。士兵们拿着铁锹、锄头,拼命挖掘,很快,一条宽数丈的沟堑就挖到了汾河边。当拓跋珪下令打开闸门时,汹涌的汾水顺着沟堑涌入城中,瞬间淹没了城低洼处的房屋。秦军士兵在水中挣扎,有的被洪水冲走,有的被倒塌的房屋砸中,城中一片混乱。

姚平站在城楼上,看着城中的惨状,心如刀绞。他派人向长安送信,请求姚兴火救援,可信差刚一出城,就被北魏军的弓箭手射杀。他明白,他们已成孤军。

此时的长安,姚兴收到了姚平被困的消息。他当即从龙椅上站起来,脸色苍白:“姚平被困柴壁,我若不救,不仅大秦精锐会全军覆没,天下人也会说我不顾兄弟情义!”他不顾大臣们的劝阻,亲率四万七千精锐,日夜兼程北上救援。

姚兴心中,满是焦虑与自责。他后悔当初让姚平急于东进,后悔没有亲自率军出征。他坐在马车上,不断催促车夫:“快!再快一点!姚平还在等我们!”他在心中盘算着救援计划:先夺取汾水上的天渡渡口,从那里向柴壁运送粮草,再与城中秦军里应外合,突破北魏军的包围圈。

然而,姚兴没想到,拓跋珪早已算准了他的心思。当北魏谋臣安同向拓跋珪进言“姚兴必夺天渡”时,拓跋珪当即笑道:“安同,你果然懂我!传我命令,连夜在汾河上架起浮桥,派三万精锐西渡汾河,在西岸筑垒设防!”

北魏军的动作极快。一夜之间,两座浮桥就架在了汾河上,三万精锐渡过汾河,在西岸筑起了一道坚固的营垒。当姚兴率领援军抵达汾水西岸时,看到的正是营垒上飘扬的北魏旗帜。他心中一凉——拓跋珪的算计,比他快了一步。

汾水两岸,成了两位霸主的心理战场。

姚兴站在汾水西岸,看着对岸的柴壁城,心中满是急切。他下令士兵对着对岸喊话,试图与姚平取得联系,可声音刚一传出,就被北魏军的箭矢打断。他又下令用柏木捆成木筏,顺流而下冲击北魏军的浮桥,可木筏刚到河中央,就被北魏军的火油点燃,化作一团团火焰,顺着汾水漂流。

姚兴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涌起一股无力感。他知道,拓跋珪是故意让他看着柴壁城被围,却无法救援——这是对他的羞辱,更是对秦军士气的打击。他召集将领,语气沉重地说:“拓跋珪筑垒西岸,就是想拖垮我们。我们不能等,必须想办法突破防线!”

而此时的汾河东岸,拓跋珪正站在营寨的高台上,看着西岸的秦军。他对身边的将领说:“姚兴性格优柔寡断,又重名声。他想救姚平,却又怕损兵折将,坏了‘仁义’的名声。我们只要守住西岸的营垒,不出一月,姚兴必退!”

拓跋珪的判断没错。姚兴多次组织进攻,试图突破北魏军的西岸营垒,可每次都被北魏军击退。秦军士兵看着对岸的柴壁城,知道城中的同胞正在受苦,却无能为力,士气渐渐低落。有士兵私下议论:“陛下是不是不想救姚平将军了?”这样的议论,像瘟疫一样在军中蔓延。

姚兴得知后,心中更加焦虑。他深知,再拖下去,不仅姚平会全军覆没,自己的援军也会因士气低落而崩溃。他在帐中来回踱步,脑海中不断权衡:是继续进攻,还是撤军?进攻,可能会损兵折将;撤军,姚平就彻底没救了。

就在姚兴犹豫不决时,拓跋珪又给了他致命一击。他下令将俘虏的秦军士兵押到汾水东岸,当着西岸秦军的面,将他们释放——但释放前,每个士兵都得到了足够的粮食和药品。拓跋珪对着西岸喊道:“姚兴!你若再不退兵,你的士兵只会白白送死!我北魏军虽善战,却不忍滥杀无辜,你若识相,就撤军!”

这一招,正好打在姚兴的软肋上。他看着西岸的秦军士兵一个个面露动摇,知道自己再也不能拖下去了。他咬了咬牙,下令:“全军休整三日,三日后,全力进攻西岸营垒!”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哪怕付出再大的代价,也要救出姚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