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的钢铁,会在低温下脆化。”
“以后所有需要在地表活动的载具,以及出现在地表的设备。”
“主材料都得更换成耐低温的金属合金。”
“还有。”
“考虑到还需要继续吸纳东南那边,至少百万以上的人口。”
“后续避难所展的资源,也要从外地获得。”
“必须重新设计一款体型更大,更适合在恶劣环境下穿行的运输车了。”
面对这种迫在眉睫的需求。
苏武冥思苦想了一阵。
最终选择参考基地车的模式进行设计。
新的运输车。
被他命名为雪地运输车。
整体采用履带式的底盘。
没有驾驶室。
日常通过自动驾驶或者远程遥控来移动。
外形与基地车的车厢大致相仿,但又更长和更高一点。
总体尺寸保持在宽2。5米,长12。5米,高7米的区间。
它的内部,同样也划分为上下两层。
最多可以容纳9o名乘客,或者运载上百吨的货物。
由于使用了低温钢为车体的主材料。
以及用内置于车体内部的固态电池提供电力进行驱动。
雪地运输车可以在最低零下1oo度的环境中正常行驶。
同时。
同样型号的雪地运输车,彼此也可以相互连接。
组合成一列无需轨道的陆地列车,跨越大多数的复杂地形。
“这款运输车。”
“应该足以承担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位于地表的所有运输需求。”
看着完成的设计图纸。
苏武仿佛看到了漫山遍野的雪地运输车。
源源不断的把各地的物资,运往农家小院。
又或者以基地车为车头,组成的一列连绵数公里,甚至十数公里的火车。
穿越险峻的大山和峡谷,抵达千里之外的场景。
就是它的造价并不便宜,短时间内能制造出多少还很难说。
而有了新的载具。
相关的维修问题也必须加以重视。
最好的办法,就是随队一台工程机器人。
但鉴于其昂贵的造价,这显然不太现实。
苏武只能退而求其次。
选择降级设计一款山寨版的维修机器人,来进行代替。
维修机器人没有工程机器人那蕴藏着越时代科技的机械臂。
仅仅使用高温焊枪,机床级别的切割刀等等。
基本不具备工程机器人的机械制造能力。
在维修的效率上,也远远低于工程机器人。
但至少能维修大部分的简单故障,不至于让雪地运输车轻易的在野外抛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