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枪口抬高不逼迫革命军,除了“养寇自重”的原因外,再就是英国驻京特使朱尔典游说起了作用。
“袁公,战争就会造成两败俱伤,双方坐下来和谈才是双赢,中国安定,有利于我们经商,三方得利,何乐不为呢?”
朱尔典软硬兼施,袁世凯不得不给个面子。
而日本政府则支持革命军继续死磕清政府,日本狼子野心,他们希望中国内乱,只有这样,他们才有机会占领东三省。
权衡利弊,袁世凯听从英国人的建议——停火和谈。
和谈的前提条件是双方各退一步,袁世凯督促清政府尽快实行立宪改革,南方革命军放弃共和。
袁世凯支持建立君主立宪制,迎合的是立宪派。
在慈禧活着的时候,袁世凯曾经帮着慈禧和荣禄镇压过立宪派,造成立宪派元气大伤,
从此,立宪派恨透了袁世凯。
如今立宪派的势力过了皇权派,袁世凯转而不再维护专制的皇权,而是支持立宪派。
老袁为人狡诈,他看大清快完了,没必要为之殉葬。
此时,袁世凯是大清的内阁总理,削弱皇权,不就是赋予总理的权利吗?
他不让冯国璋穷追猛打革命军,就是怕逼急了革命军破釜沉舟一战
他想通过议和的办法,说服起义军放下武器。
老袁很务实,深知能够通过外交解决的问题就别动手,毕竟打仗要死人的。
故此,老袁就给革命军总督黎元洪了一个电报,大意是说咱们坐下来谈谈吧,
我让大清实行立宪制,组织内阁,限制皇家子弟在内阁中的人数等等。
黎元洪也不想打仗了,黄兴走了,他都成了光杆总督,于是回电说:“坐下来谈可以,但是必须废除皇权实行共和”。
黎元洪和孙中山的主张是一样的,那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黎元洪要老袁实行共和制,是要赶跑清政府,实行五族共和,与保留皇族针锋相对。
老袁说不行,我吃朝廷的俸禄,让皇帝退位我说不出口。
他做了多年的大清臣子,骨子里多多少少还残留着君君臣臣的观念,
说他没有一点感恩之心不符合历史。
此时,袁世凯坚持立宪是找了一个折中办法,保留住皇权不让大清太难堪,自己还拥有无限的权力。
他认为这是“三全其美”的办法。谁知革命军态度坚决,皇帝必须下台否则免谈!
革命军一来对皇家失去了信心,二来怕皇家秋后算账。
双方不欢而散,袁世凯心说,只要把革命军打服打趴下,接下来的事就好办了。
不服是吧?袁世凯下令炮轰武昌都督府,逢单日打,逢双日休息。
就在南北胶着的时候,京城监狱门口热闹非凡。
原来这天监狱要释放了两名政治犯,北京市民争前恐后一睹这两人的尊容。
此二人一人名叫汪精卫,另一人是汪的战友黄复生。
原来汪精卫和黄复生实施了刺杀大清的实际统治者,皇上他爹摄政王载沣。
说起汪精卫大大有名,后来当了日奸,不过此时是反清大英雄。
他曾在狱中写下,“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豪迈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