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九五小说网>清宫秘史十二章 > 第287章 两位义士(第2页)

第287章 两位义士(第2页)

事前,徐锡麟和秋瑾已经约定好两地同时起事。

徐锡麟英勇就义的消息传来,组织派人通知秋瑾,“起义消息已经泄露,赶快转移,清军马上就会赶来。”

秋瑾把通知密信放嘴里嚼烂吞下肚里。他没有第一时间撤离,而是返回学校,销毁起义计划及传单,掩护革命学生陆续撤出,

她冷静对学生说:“革命就会流血,保存有生力量,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等最后一批学生消失在视线中。清军大部队团团围住了学校。

秋瑾理了理散乱的头,昂挺胸走出了办公室大门……

秋瑾出身于一个官宦世家与书香门第,祖籍浙江绍兴山阴县,生在福建祖父任上之地。

16岁时,秋瑾跟随祖父回到绍兴老家,后又随父到湖南生活多年,在湖南随兄读书,还在当地成家生子。

秋瑾从小阅历广泛,心胸广阔,常存“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的豪情,

冲破封建礼教的阴霾,人称之为“鉴湖女侠”。

抗婚——正是她挣脱枷锁、走向革命的起点。

18岁时,父母为她定下一门“门当户对”的婚事,将她许配给湖南湘潭富商之子王廷钧。

这段婚姻,从一开始就埋下了冲突的种子:王廷钧是典型的纨绔子弟,沉迷享乐,对国家危亡漠不关心。

而秋瑾心系时局,痛感清廷腐败、国势衰微,渴望挣脱家庭牢笼,寻求救国之道。

在王家的日子里,秋瑾如同困在金丝笼中的小鸟。

她厌恶丈夫的平庸,更痛恨封建家庭对女性的压制——

“重重地网与天罗,幽闲深闺莫奈何”,秋瑾诗句中满是窒息的痛苦。

她曾试图以知识唤醒丈夫,却只换来嘲讽,“你一个女流之辈,能翻天?”。

她想外出求学,又被斥为“不守妇道,换来丈夫的打骂!”。

终于,在多次争执与抗争后,秋瑾做出了惊世骇俗的决定:

19o4年,她变卖饰,瞒着家人,毅然离开湘潭,东渡日本留学。

这不是简单的“离家”,而是对封建婚姻制度最彻底的反叛——她要的不是个人的安逸,

而是要挣脱“女为悦己者容”的宿命,为国家、为女性争一个平等的未来。

在日本,秋瑾如鱼得水。

她进入青山实践女校,系统学习西方民主思想,结识了同盟会的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等革命志士,

也与光复会领袖陶成章、徐锡麟结为同志。

她脱下旗袍,换上男装,与男人们一起讨论救国方略,在演讲中怒斥清廷的卖国行径。

字字句句掷地有声:“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

19o5年,她加入同盟会,被推为浙江分会会长。

此时。她早已不是那个反抗家庭的闺秀,而是一位胸怀天下的革命战士。

她在东京创办《白话报》,以通俗文字宣传反清革命与男女平等,呼吁“女界同胞,醒狮起舞”。

她写下《勉女权歌》,鼓励女性“冲决封锁,破樊篱,做个自由自主的我”。

在那个女性连出门都需裹足的时代,秋瑾的呐喊,如惊雷般劈开了性别压迫的铁幕。

19o6年,秋瑾回国,在绍兴主持大通学堂。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