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师慎给结果的这三日里,为了不引起无谓的麻烦,燕国送到上清苑的公文,姜阳代易晏做了批阅。
不看还不知道,一个小小封国,竟能有那么多杂七杂八的事情。大到洪涝灾害,起义谋反,小到……
啊,没有小,周有文说过,民生无小事。
任何一个为官为吏者看来无关紧要的问题,落到百姓身上,都是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劫难。
也是因为周有文这句话,姜阳将易晏过往的公文备份都翻出来,挨个看了一遍,以保证自己不会主观臆断,坐井观天,坑害百姓。
……她这才现,从吴氿卸任至今,不过短短两个月,经易晏之手的公文,竟有近三千件。
他审阅过的公文,和他读过的书一样,批注得密密麻麻,事无巨细。
譬如,每逢官员任免封赏,他会细数其功过,以求褒贬分明;臣民反馈决策问题,他会详述具体处理步骤,甚至后续如何维持;各地呈报的大型案件,他也会引经据典,做出明确裁决。
姜阳甚至能从那些公文的字里行间,看出燕地官员对易晏的接纳——从一开始就事论事,措辞生硬,到后来满篇敬语,例行问安。
易晏自己说过,天子不会允许他同燕地百姓亲厚。
可他,分明又做不到不对他们亲厚。
若姜阳猜得没错,易晏真是北燕皇室的哪位皇子,那他本来……应该会是一位勤政爱民的好君王。
姜阳与他,或许立场相悖。但此时此刻,在这件事上,她是自内心地,对他表示认可。
……
一连三日,白天在公廨辛苦做工,夜里处理封国公文,姜阳绝大部分的睡眠时间,都在马车上。
平日里嫌上清苑太远,老想换个近点的府邸。如今,姜阳只恨自己不能多在路上拖延一会儿。
好在这几日里,没有生意料之外的事情,听凤箫也没有任何动静。
第四日刚好休沐,姜阳一大早便去了申园。
师慎在后花园等她,待她坐下,气定神闲地开口:“北燕太子易青,表字不明,但生于仲春。燕都被屠时,他坠楼而亡,尸身损毁严重,面容难辨……与郡主所寻之人,极其相近。”
“……”
昨夜又没睡好,这会儿脑子还是空白的。沉默着思量了好一会儿,姜阳才把这段话理顺。她垂眸想了想,问道:“哪个青?”
师慎看她:“青云的青。”
……好神奇,他们居然,共用同一个字。
姜阳木然地点点头,一时有些迷茫,不知道该继续问什么,也忘记了提前准备好的措辞。
见她无意识地绞紧手指,师慎轻咳一声,问道:“郡主有何打算?”
“……打算?”
“嗯,打算,”对方坦然颔,“北燕太子,听凤箫盟主……这次,郡主总不会还要护着他吧?”
“……”
混乱的思绪寻到出口,一股脑往外涌,神志总算清明起来。姜阳沉思小半晌,摇头道:“我还有很多问题不明白,暂时不能将他交由官府。但我答应你,等我找到那些问题的答案,他可以随你处置。”
“好,”师慎答应得很痛快,“那当下,可还有需要我相助之事?”
“有,你去找个由头,将燕王府中的人控制起来……我要搜府。”
“嗯,可以。还有呢?”
姜阳摇头:“没了,现在就去。”
师慎很是顺从,听她的话起身,悠然道:“一个时辰后,燕王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