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娄氏现在肯高价收,不如早点脱手算了,免得最后被套住。”
“是啊,万一娄氏突然不收了呢?到时候怡和、置地股价暴跌,我们想跑都跑不掉。”
“现在放盘!就现在趁高卖出!”
市场情绪迅分化,何晓最初以每股15港元收购置地股票,但在市场推动下,股价迅飙升至25港元。高位之下,叠加怡和系负面财务信息的传播,许多股东开始动摇。尤其是一些早期进入的投资者,即便以25港元出售,也已赚得盆满钵满。
很快,股市中出现第一波小规模抛售,导致股价单日下跌两三港元。这一波动进一步动摇了持股者信心,更多人选择跟进抛售。而何晓手下的投资团队则冷静承接这些筹码,悄然之间,已将置地公司的持股比例提升至15%。
……
港城中环,怡和洋行总部会议室内的气氛降至冰点。
亨利·凯瑟克望着屏幕上不断下跌的股价,眉头紧锁,不得不再次召集紧急董事会,呼吁各位股东共同出资、回购股票以稳定局势。
“怡和这些年的成就,大家有目共睹,”亨利试图稳住局面,“以我们的实力,这些债务问题完全可以解决。”
“还得起?那你就去还啊,为什么找我们要钱?”一位股东毫不客气地反驳。
“你应该去消除市场上的利空消息,而不是在这里向我们施压。”另一人冷冷补充。
“公司搞成今天这个样子,不就是你们兄弟俩激进的策略导致的吗?”
“请你们自己负起责任来。”
股东们纷纷将矛头指向凯瑟克兄弟,拒绝共同承担风险。
亨利见状,语气逐渐激动:“何晓在市场上收购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们在这个时候动摇!我们不能让华人资本骑到我们头上!怡和是英资的旗帜,是我们在远东商业尊严的象征!如果失去了怡和,我们失去的不仅是一家公司,更是整个英资集团的脸面与未来!”
然而,回应他的却是更加冰冷的现实:
“亨利,我们手中的股权怎么处置,是我们自己的事。”
“你还无权替我们做决定。”
“公司既要我们出钱救急,又不给我们话语权,凭什么?”
“……”
亨利·凯瑟克面色铁青。他最不愿看到的事情正在生:并不是输给对手,而是败给了自己人的离心离德。
他最后几乎是在呐喊:“这是什么时候了?你们还在计较短期利益?只要我们挺过这一关、保住置地,将来还怕赚不到钱吗?!”“各位,在1982年时候,我们市值依旧有6oo亿港元,置地公司市值在11o亿港元,公司在中环黄金地段有多个甲级写字楼,国际一流酒店,数百间级市场。”
“我们的交易广场,康乐大厦,置地广场都不要了吗?这些每年都能为我们带来巨额租金来源,我们旗下也有惠康市,7—12便利店,万宁药房等等产业。”
“这不包括我们的建筑,航运,保险,等其他产业链,从长期看的话,我们怡合公司未来前途一片光明,这些钱,我们以后都能赚回来。”
面对亨利凯瑟克劝说,这些股东们可不听,那位比较年长的股东说道:“亨利,你说的这些,我们都知道,1982年,玛格丽特在四九城那一摔,莫非,我们怡合市值也摔了吗?”
“怎么会跌的这么惨,从加起来是有个7oo亿港元地步,到现在只有15o亿港元,四分之一都不到,被娄氏集团区区一届华商给欺负成这样?”
1982年,撒切尔访问龙国四九城,在那里,龙国和英吉利洽谈港城事情,结果,就在特别重要场合狠狠摔了一跤。
龙国基于外交礼仪,对这件事没有报道,却是被外媒给在全世界大肆宣扬报道。
这也被视为英吉利最后要从港城撤退象征,等到龙国和英吉利商量和谈谈话公布以后,果然,港城要按照金陵条约,在1997年归还给龙国。
但是当初的一切撤退恐慌都已经消散了,他们在海外的投资不像是在港城这样有优势,所以必须要保留港城这里业务资产延续,事关整个公司以后战略展。
“是啊,你们一味的扩张,想没想过公司能不能撑得起这么高额负债呢?”
“你们如果想让怡合能够留着在港城,当初就不应该这么极力扩张。”
“当初听纽璧坚的话,把九龙仓继续拿着在我们手里面,如今我们也不用面临这么吃力局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