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话语中,饱含着对银行历史的深情和对未来的期许。
何晓微微颔,目光扫过会议室里悬挂的几位创始人画像,然后落回利国韦身上,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利生,你好。
娄氏集团此次接手恒升银行62%的股份,成为控股股东。
我今天来,要目的就是向你和恒升的管理团队表明我们的态度:娄氏集团对于银行的日常经营管理和具体业务决策,将秉持‘控股不控权’的原则,绝不进行不必要的干涉。”
他顿了顿,环视在场的高管们,继续说道:“这是我们娄氏集团一贯的投资理念。
我们对注资的企业,尊重其原有的管理团队、企业文化和经营策略。
我们提供的是资本支持、资源协同和战略背书,而非取代。
恒升银行在你们的管理下,多年来稳健展,成绩斐然。
董事会原有的决策机制和权力结构将保持不变,我们充分信任并尊重董事会做出的所有决定。
”何晓的开场白直截了当,清晰地划定了边界,给在场的恒升管理层吃了一颗定心丸。
利国韦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
在得知娄氏集团入主后,他早已通过各种渠道详细了解了娄氏集团的投资风格。
正如外界所传,娄氏集团在控股多家大型企业后,确实极少干预具体运营,更多扮演着“赋能者”和“战略投资者”的角色,不仅提供强大的资金后盾,还利用其庞大的商业网络为被投企业拓展业务提供便利。
这种“只搭台、不唱戏”的模式,对于希望保持独立运营和品牌特色的恒升银行而言,无疑是最理想的结果。
更重要的是,娄氏集团是根正苗红的华资财团!这个身份,对于利国韦以及许多恒升的老员工、老客户而言,意义非凡。
恒升银行诞生于华人自强不息的时代,却在1965年的挤兑风波中,为了生存不得已委身于英资汇丰集团。
几十年来,虽然汇丰给予了恒升相对独立的展空间,使其成为一台高效的“赚钱机器”,但“寄人篱下”的感觉始终存在,那份“华资银行”的初心也仿佛蒙上了一层尘埃。
如今,银行重回华资怀抱,这不仅是对现任管理层的肯定,更是对何善珩、何添、梁植伟、盛春霖等已故或退休的创始人最好的告慰。
利国韦甚至可以想象,若何善珩老先生泉下有知,也当含笑九泉了。
何晓似乎看穿了利国韦以及在场高管们内心的波澜,他微微前倾身体,语气中带着理解与共鸣:“利生,你们的心情,我感同身受。
汇丰当年将恒升纳入麾下,其核心目的,无非是看中了恒升在本地市场强大的零售网络、深厚的客户基础和无可替代的品牌影响力。
他们利用恒升作为触角,深入港城社会的毛细血管,源源不断地汲取利润。
本质上,恒升成为了汇丰在远东,特别是在港城这个‘东方之珠’的一台高效‘印钞机’。”
他的声音变得有些深沉,带着历史的厚重感:“这种模式,汇丰早已驾轻就熟。
远在旧上海滩时代,他们就用类似的手段‘投资’华资企业,美其名曰合作共赢,实则将华族资本和企业家视为他们攫取额利润的工具和附庸。
英吉利本土的汇丰银行,其年均利润率不过1o。6%,但在华业务的平均利润率却高达15。3%以上!如果他们能够控制更多像恒升这样拥有稳定现金流的优质资产,其利润空间只会更加惊人。”
何晓的分析一针见血,揭示了汇丰在港城黄金时代的运作逻辑。
二战结束后的港城,直至回归前夕,堪称汇丰银行的“黄金时代”。
它不仅享有港币的钞权,其行的港币又与英镑挂钩,而英镑又与美元挂钩,这使得汇丰在港城金融体系中拥有近乎垄断性的地位和绝对的话语权。
港城作为亚洲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英吉利正是通过牢牢掌控汇丰这家银行,进而掌控了港城的金融命脉,并以此辐射整个亚洲的金融格局。
因此,坊间一直流传着“汇丰大班权力堪比港督”的说法,这绝非空穴来风,而是权力结构在金融资本层面的真实映射。
事实上,何晓本人对汇丰银行的展模式及其在港城金融史上的地位,有着相当客观甚至略带欣赏的评价。
他深知,即使在汇丰控股恒升之后,恒升银行在利国韦、何善珩等华裔精英的领导下,依然保持了相当的活力和创新能力,并未完全沦为汇丰的附庸。
一个最显着的例子便是恒生指数的诞生。
1969年,在利国韦和何善珩的远见卓识和大力推动下,恒升银行决定编制一个真正属于港城人自己的股票指数,以取代当时由英资主导的指数体系,这便是后来影响深远的“恒生指数”。
他们希望打造港城的“道琼斯指数”,让本地市场拥有自己的晴雨表。
这项重任落在了恒升银行研究部主管关仕光的肩上。
起初,恒生指数仅仅是作为恒升银行内部监测股市走势的一个参考工具。
然而,其编制方法的科学性和对市场变化的敏感度很快得到了验证,它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市场的整体状况和趋势。
基于其出色的表现,恒升银行决定将其推向市场。
恒生指数的公开布,不仅为投资者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更极大地提升了恒升银行的专业形象和市场影响力,成为港城金融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
利国韦的贡献远不止于此。
在1972年,他凭借高的资本运作能力和市场号召力,成功推动恒升银行在港交所上市。
当时市场反应异常热烈,股份获得了近29倍的额认购,轰动一时,这不仅为恒升注入了宝贵的资本金,也使其公众形象和市场地位得到了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