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在说之前,我想听听各位对宁古塔防务的想法。”
“火箭弹的威力出了我的预期,”
一阵沉默后,李国助突然看向薄珏,
“让工匠接着赶制,把现有的一千二百枚调去棱堡的四个角台,每个台留三百枚,剩下三百枚留着应急。”
“好,我会吩咐下去的。”薄珏应道。
“还有谁要说?”
袁可立扫视其他人,见半晌没人说话,便道,
“其实我这个新想法也跟火箭弹有关。”
“各位可还记得宁古塔的地势?”
袁可立说着起身走到墙边,指尖点在墙上舆图标注“张广才岭余脉”“平顶山”的位置,
“北临牡丹江,背后是缓坡山地;东头十里外就是平顶山,南侧还有老爷岭支脉的低山。”
“这些丘陵不算陡,登顶也就半柱香功夫,却比棱堡高上不少,站在上面能望到十里外的山道。”
他顿了顿,指尖顺着舆图上的山地轮廓划动,
“先前我没提这想法,一是咱们的12磅炮太沉,一门就得十几人抬,想运上平顶山的缓坡,没个两三天不成,还容易磕碰坏;”
“二是火炮数量少,撒在丘陵上反倒分散了火力。”
“可如今不一样了,弘济火箭弹单枚才七八斤,一个士兵就能拎着走,射架又是铁三角的轻便样式,找块平地就能架,正好能在这些丘陵上设外围火箭阵。”
说着,他在舆图上圈出三个点,
“北山设一处,盯着牡丹江上游来的水路;平顶山设一处,罩着张广才岭的山道;”
“南侧东京城谷道旁的低山再设一处,那谷道是通往吉林乌拉的要紧陆路,建奴主力正是从那边来,守住这里就能掐住他们的正面推进通道,不让他们轻易靠近棱堡。”
“这三处一立,就像在棱堡外多了三道火墙,建奴还没摸到壕沟,就得先挨火箭弹,咱们的棱堡也能少受些冲击。”
“礼卿兄这主意太妙了!”
沈有容第一个接话,手掌拍在案上,
“先前咱们的防线只缩在棱堡和壕沟里,建奴要是从山道突然冲出来,咱们顶多有顿饭的功夫准备。”
“要是在平顶山、北山设了火箭阵,能把预警线往外推五六里,建奴刚过张广才岭西麓,山顶的火箭弹就能招呼上,还能跟棱堡的12磅炮形成交叉火力,他们想绕都绕不开。”
“我还记着早年探宁古塔地形时,平顶山就有旧了望台,正好借着旧台基搭射架,省不少功夫。”
“这是内外呼应的巧劲。”
徐光启起身走到墙边,指尖顺着舆图上丘陵与棱堡的连线划了划,
“棱堡是守心,丘陵火箭阵是伸出去的手,建奴要是攻棱堡,山顶的火箭弹能打他们侧后;要是攻火箭阵,棱堡的炮又能反过来支援。”
“再加上牡丹江是天然护城河,水路来的建奴,北山的火箭阵和江面的鹰船能两头堵,比单守棱堡稳妥多了。”
“我倒觉得,这事还能跟虎尔哈部搭把手。”
颜思齐跟着点头,语气里带着对后勤的考量,
“他们熟这些丘陵的小路,比如去平顶山的林间道,咱们的士兵走得绕,他们半个时辰就能到。”
“让他们帮着运火箭弹、守射架,事后给些盐和铁工具当赏,既省了咱们的人力,又能让部落跟咱们贴得更紧。”
“毕竟这些丘陵也是他们放牧的地界,建奴来了,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