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助指向图纸上燃烧室的顶部,
“最关键的是这‘二踢脚’式引信,推进剂燃尽后,余火经竹管传火通道点燃战斗部装药,”
“不像火炮上的开花弹,射前还要提前点燃炮弹引信,步骤繁琐,还不安全。”
“既简化了射步骤,又提高了安全性。”
“硝糖?”沈有容追问,“莫非是用硝石与蔗糖制成?”
“正是。”
李国助点头,像是预料到袁可立和沈有容会追问硝糖的来历似的,继续道,
“说来也是偶然,我做炼丹实验时,无意间将两者混合熬煮,竟现爆燃胜过火药。”
袁可立与沈有容对视一眼,黑火药本就是道士炼丹所创,硝糖这般来历倒也合情合理。
“你刚才说,这火箭弹又叫飞车火箭弹。”袁可立又问,“这名字有何来历?”
李国助看向徐正明,笑道:
“德全兄一直梦想造飞车,便叫它‘飞车火箭弹’,也算圆他一半心愿。”
徐正明脸一红,挠头道:“梦想能寄托在这火箭弹上,也是我的荣幸。”
袁可立收敛笑容:“此等利器,技术万不可外泄,尤其不能让建奴学去。”
“先生放心。”
李国助胸有成竹地道,
“核心技术目前只有我们四人知晓。”
“日后我会将制弹工坊和工匠一并迁到海岛之上,建奴不习水战,绝难染指。”
他顿了顿,取出另一张图纸,
“我们已定下改进方案,准备改用铁皮卷制弹体替代黄铜铸造弹体,成本能降八成。”
“硝糖药柱由空心改为实心,简化工艺,射程估计还能再增一里。”
“尾翼加工也改了法子,用蒸汽铣床将硬木制成标准尾翼模板,工匠按模板切割铁皮,制作尾翼。”
“这‘木模定位法’能把四片尾翼的对称性误差控制在一分半内,”
“虽不及蒸汽铣床加工的精细,却能大幅缩短加工时间,提高产量。”
“我们还特意让尾翼后掠15度,可以减少尾翼加工精度降低产生的偏航。”
“按这个方案,若能专设工坊进行生产的话,日产量可达4oo枚!”
“日产4oo枚!”沈有容失声惊呼,“这等产能,足以覆盖辽东战场了!”
“改用实心药柱?”
袁可立却注意到另一点,
“莫非今天用的飞车火箭弹里面装的还是空心药柱不成?”
“正是。”
李国助点头,反问道,
“先生还记得去年冬天永明镇烧来取暖的蜂窝煤吧?中间七八个孔,烧起来又旺又透。”
“记得呢……”
袁可立想了想,嗯了一声,
“这理儿我懂,蜂窝煤确是比实心煤块烧的旺。”
“我原想着学蜂窝煤的道理,中间留个孔,让硝糖药柱里外一块儿烧,使火箭劲儿更匀,飞得更远。”
“可难处就在这‘孔’上,蜂窝煤的模子精度要求低,木头上钻几个眼,压出来的煤块孔位差不离。”
“火箭药柱的孔却得用内芯定位,那内芯得跟外模严丝合缝才行,比铸炮的内芯定位精度要求只高不低。”
“咱们现在的机器,做这内芯总差着点准头,就像蜂窝煤的模子歪了,孔打偏了、打浅了,有的地方薄得能透光,有的地方又厚得烧不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