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司马懿就对中常侍说道。
“传诏尚书台,通告我大梁全境,凡向国家借债之人可以大梁每年商税做为担保,一年三成利,为期三年,到时不还由举债之大家接手各地商路关口、收商税抵扣其债。”
司马昭大惊。
“陛下,商税是朝廷命脉,不可啊!”
“田税已失控制,再让世家染指商税,大梁危也!”
司马懿却是看向司马昭说道。
“你不是说过吗,不许以重利别人不会跟我们同乘一船。”
“我以商税将这些世家再次与我大梁绑紧在一起,到时诸葛亮的大军攻来,他们也要拿出全力对抗汉军,要不然之前朕答应他们的田地、库债、还有商税,他们一样也别想得到。”
“哼!”
“到时说不定连吃下去的众多土地田亩都要吐出来。”
“要知道诸葛亮可不会像我对他们如此客气。”
司马昭想着司马懿所说,好像是想通了其中关键。
“父皇的意思是……!”
司马昭看着司马懿的眼神,一拱手说道。
“儿子明白了,此事我亲自去办,再为父皇筹集数十万金和几十万粮草不成问题。”
说着司马昭就退了下去。
数日之后,梁国就开始以各地商道的商税来引众世家出钱出粮扩充军备。
此时于睢阳城内一座最大的茶楼之上。
十几个大小家族的家主将整个茶楼包下,聚在一起没有丝竹歌舞,而是聚在一起密语。
“王老先生,你是我们睢阳之中领头的大家,您的儿子还是我大梁的大司农,他肯定知道一些消息。”
“这朝廷下令以商税做抵押向各家举债,这事到底行不行。”
“要是不行我们就等等再说,要是行,我们也可以先行举债,怎么这睢阳也是我们的地方,您老总不能看着外人先得了便宜。”
那被称为王老先生之人看起来已有七十余岁,满头白,却是整理的整整齐齐,一丝不苟。
在听到旁边之人问起,老者才慢慢睁开眼睛说道。
“刘家主,就你性急。”
“我儿虽是大司农不假,可他只是管理朝廷收支之事,这以商税做抵押举债之事,他也不甚清楚。”
“要我说你们也别太着急,先看看风向。”
“现在朝廷才刚刚下诏,各地大家想要收到消息也要在数日之后,我们身处帝都得到的消息都是最快,上面只算三成利你们着急什么,稍安勿躁。”
那被叫做刘家主之人说道。
“您老的意思是?”
老者看向众人之中一人说道。
“李家主,你家儿郞不是多有在军中任职之人,听说你的儿子都做到了建威将军。”
“怎么!”
“洛阳、弘农前线听说多有变动,他就未从边境给你送来一些有用的消息?”
众人纷纷看向那人。
那被称为李家主之人说道。
“犬子是来过一些家书,说汉军最近几个月一直在弘农、洛阳边境生事,弄的局势很是紧张,双方小股兵马对战不下数十次。”
那人说着看向那老者。
“您老的意思是,陛下此次以手中命脉商税举债所为、与汉军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