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书说那旁越得了龟厌一句:
“二叔自处便是!”
却高兴不起来。
怎的还不高兴了,如此这般便可大展拳脚,使出手段来除掉医者中掺杂的细作。有什么不好的?
抓人容易,杀人也容易。然,且有那“事不毕人不断”之说。这事没完没了,这人麽,便也是个薪火不断。
想解决人,你得先判断了“事”在哪。
说简单点,这也就跟和人打架一样。人要打你肚皮,你却只护了头一样。
此番旁越判断这帮人来此,且不是搜罗些个童贯等人的罪状殿上弹劾。
弹劾童贯?基本没什么鸟用。
先一条,童贯不是朝廷的官。不在御史台管辖范围之内。
其次,童贯也不是什么党。
而且,这会儿两党四派,谁动童贯谁缺心眼。因为你但凡有这么点心思,其他党团便会联合童贯,究竟是鹿死谁手,且的另说,到时候很有可能鹿没打到,人先没了。
那?这事?是奔着蔡京去的?
扳倒蔡京?能干这事也够缺心眼的。因为这蔡京已经躺在地上了,不用扳。而且,倒的很彻底,那叫一撸到底啊!实在是一个无官可贬。大不了再回杭州,蹲在道观门口买票去。
本身这事是童贯做头引荐蔡京面圣。圣准下,那蔡京才能参与赈疫。扳不倒童贯就想动那蔡京?这有点本末倒置了。
那,这帮人的费事吧啦的作这狗尿苔干嘛?
不好说来,还是那句话,“事不毕人不断”。咱们还的怪回头来,先看“事”在哪里。
现在抓到的,是皇城司和御史台的人。但是,你能保证此番动心思的就只这两拨人?
宫城坎位,可还有崇恩宫颐养天年的皇嫂呢。
蔡京?童贯?小角色尔!
如此摆在旁越面前的,也是一个扑朔迷离。
那位说了,还用费那事?抓过来审问一下不是什么都弄能明白了?
审?这话说的好!
是,酷刑之下人什么都说。记住,也是“什么”都会说的。
且记住这个“什么”,绝对能让你误入歧途。
酷刑拷问是个好办法,也是有效的,但是绝对不是万能的。
就现在法制如此健全,科技如此达的社会,为什么还有“预审”,这个古老的司法行当存在麽?
预审,不仅仅是个司法程序,也不是什么事都能审的明白。
你问的是“事”,但是,审的对象却是“人”。
也就是,这件“事”必须有“人”来说。
而接受审问的这个人,也未必知道这个事。
可能你审的这个人,就只知道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事。
不该知道,自然也不会知道。你就是把他打死了也没鸟用。
即便是说了,也很有可能把你引入歧途。
没准,让你抓到的这个人本身就是个诱饵。或者就是个让你觉得,已经拿到胜算关键的烟雾弹。
千万不要小看人的智慧。
而事情一旦生,断不会如同写小说一般逻辑思维严密思路清楚。
而且,大多数事情一旦生,就会变得没什么逻辑可言的。
审问,更多的是收集可采信的证据,去综合分析和判断事件的展。
还原真相?你想多了,你还不如去看几集《走近科学》,至少还能让你条理清楚些。
而且,就判断而言,目前还不能用科技彻底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