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九五小说网>天青之道法自然 > 第3章 苏轼遗体(第4页)

第3章 苏轼遗体(第4页)

“小的,睿思殿文字外库,梁师成。”

高顺听到这睿思殿,便是心下一紧。

心道,此人倒不在宫中,然也算是皇帝身边近侍也。那蔡京的密奏经他的手送来,也是个顺理成章。

怎的如此说来?睿思殿,熙宁八年神宗造。

哲宗以“睿思殿”先帝所建,不敢燕处,乃即睿思殿之后再建寝殿宣和。

徽宗上位,昼日不居寝殿,以睿思为讲礼进膳之所,就宣和燕息。

后来,这奉华宫修缮之后,才时常在这里躲清静。

然,这睿思殿文字外库的职差,且不是他们这样只识得几个字的人所能担任的。

又听的一声“梁师成”入耳,心下便是一震,心道:“苏轼遗体”说的便是他麽?说起来也是个大观三年甲科的进士。

不怕太监权力大,就怕太监有文化啊!

一则这有文化的太监实在是难找。能进甲科进士的,历史上也就这位了。

二则有文化的太监一旦坏起来可不是一般的坏。

为人做事,先是做好本分。

然,就是这“本分”难守。

如这翰林院书艺局的书写待诏而言,主要负责负责出外传道上旨。也就是我们说的宣旨太监。

咦?宣旨不就是照着念就好了?

且不是照本宣科,照着念就行了,这里面讲究大了去了。

文字书写是一回事,然,念出来又是另外一回事。

这里面就有文化的事了。

漫说当时没什么标点符号,就是现在有标点的,也能让那些个别有用心的,给念出来其他的意思来。

没文化的,只能照本宣科,有文化的麽,自是能从中读出些个什么。

比如说,“你有必要这样做”一句话,换个语气语境,或是结尾的一个音调,倒是让人能听出好几个意思。

然,此人就更是过分了,压根就不用皇帝写,自己个就揣摩了官家的心思代劳了去。

其实,无论是不是太监,有文化的人坏起来比没文化的坏人危害可大了去了。

咦?有文化就是坏,还大了去了?

这个还真不好说。你看看宋、明的那些个大臣吧,那个不是满腹经纶?但是干出来的事……唉!

且是个题外话,姑且不提。

那高顺听罢便是个颔,口中道:

“原是梁待诏……”

听那高顺如此说来,倒是慌得那梁师成赶紧躬身,然,眼中闪过的一丝机敏,竟让两人一时间无话可说。

那梁待诏的脸上又重回木讷之色,躬身而退。

望了这人的背影,倒是让那高顺怔怔出神。

饶是一阵清风吹过,引得奉华宫内一片风铃的悠扬。

那风,缠了黄花,掠了那高顺满脸沟壑无悲无喜的脸庞。

扶摇间,惊得满枝桠的栀子花瓣三三两两个飞舞盘旋,黄白的栀子花瓣,得了风力,于宫门前那玄铁瑞兽利爪之下久久缠绵。

然,风却无情,无声中,依旧将那旧花吹去,换来新花。

倒是那玄铁簪金的瑞兽应龙依旧神采奕奕,身姿玲珑爪踏祥云,望天欲腾飞之状。

然,那脚爪之间业已金漆斑驳,倒是一个不堪承付那应龙飞天之力。

片刻,见那高顺看了那风卷了黄花扶摇直上,于天际间了无踪迹,仰头轻叹道:

“要变天了……”

旁边小内侍不解其意,倒是想问,却刚拱手,抬头却见,自家的宫中主司,那张永久不悲不喜的脸庞,便又将到得嘴边的话咽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