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九五小说网>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 > 第1111章 时机到来(第1页)

第1111章 时机到来(第1页)

秦武不由得笑了起来,当即下令道:“密切监视河面结冰情况,命一团士卒鼓噪扬势,摆出我军即将渡河的架势”。

命令一下,上千士兵立即奔赴河边,开始忙碌地准备渡河事宜——有人搬运木筏,有人整理绳索,更有数十人列队击鼓呐喊,声势震天。这番动静尽数落在对岸敌军的眼中。

此时驻守北岸的,正是正黄旗图山额真图尔格。他亲率三千正黄旗精锐骑兵沿河布防,其余一万七千兵马则由祖大寿、孔有德分别统领,呈犄角之势屯驻后方。

连日来,清军斥候时刻监视着南岸动向,此刻见夏军突然动作,立即飞马将情报呈报至图尔格帐中。

“哗啦”一声,图尔格将斥候的奏报摔在案上,鎏金刀柄在虎皮椅扶手上磕出脆响。

他猩红的眼珠扫过帐内,粗声喝道:“传祖大寿、孔有德来!夏蛮子要渡河,本将倒要看看,他们有多少骨头够啃!”。

不过半个小时功夫,祖大寿与孔有德便躬身入帐。

两人身着清军甲胄,却刻意褪了顶戴花翎——在正黄旗额真面前,他们这些“汉狗降将”连穿戴完整的资格都没有。

刚进帐门,就见图尔格斜倚在椅上,脚边的火盆烧得正旺,他却连眼皮都没抬,只漫不经心地用马鞭拨弄着案上的箭囊:“你们来得正好,夏军在南岸鼓噪,想踏冰渡河”。

“本将打算,等河面冻实了,就率正黄旗铁骑冲过去,把他们砍成肉泥!”。

祖大寿心里一紧,忙上前半步,声音压得极低:“额真大人,夏军火器犀利,前日游骑折损不少,全是被他们的火枪远程击杀,咱们若正面冲锋,怕是……”。

“怕?”图尔格猛地坐直身子,马鞭“啪”地抽在案上,火星溅到祖大寿脚边,“祖将军是在教本将打仗?当年你守锦州,还不是被我大清铁骑吓得闭门不出?如今当了奴才,倒学会长他人志气了!”。

孔有德脸色白,忙接过话头,语气越恭顺:“额真息怒,末将等并非怯战,只是夏军战法诡异,他们专挑我军薄弱处打,若正面硬拼,恐中其圈套”。

“不如先以弗朗机炮轰其阵脚,再派轻骑袭扰,待其疲惫……”。

“放屁!”,图尔格猛地站起身,居高临下地盯着两人,甲胄上的铜钉在火光下泛着冷光,“我大清勇士,从来都是凭马刀弓箭正面破敌!一群只会躲在炮后面的汉狗,懂什么叫冲锋?你们是怕了夏蛮子,还是忘了自己的奴才身份?”。

祖大寿攥紧了拳头,指甲几乎嵌进肉里——他当年降清,是迫于无奈,可在这些鞑子眼里,终究是低人一等的“二等奴才”。

孔有德则把头埋得更低,连呼吸都放轻了——他深知,和图尔格争辩,只会招来更难听的羞辱,甚至可能被安上“通敌”的罪名。

图尔格见两人不敢作声,脸上露出鄙夷的冷笑:“本将知道你们心里打什么算盘,无非是怕损了自己的兵马”。

“告诉你们,皇太极大汗有令,此战若败,你们这些汉狗第一个去填河!”。

他指着帐外,声音陡然拔高,“三日之内,河面必冻实!到时候,本将率正黄旗在后督战,你们的汉军旗在前,谁敢退后半步,本将先斩了他!”。

本来他已经准备好要说出自己将率领三千勇士正面冲锋的豪言壮语,但就在那一瞬间,一个念头突然闪过他的脑海:对面的敌人似乎有些不对劲,透着一股诡异的气息。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决定改变策略,不再让自己的勇士们冒险冲锋。

毕竟,面对如此诡异的敌人,稍有不慎便可能导致惨重的损失。

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更为阴险的计策——让那些汉军旗的人去试探一下敌人的深浅。

这可是鞑子们的一贯战法,每当攻城掠地时,他们总是喜欢驱赶汉人百姓打头阵,用这些无辜的生命去消耗敌人的力量。

在他的心中,这些汉军旗之人与那些被他们视为猪狗不如的普通百姓并无二致,都不过是些可以随意舍弃的杂草罢了。

死再多的人对他来说都无关紧要,因为总会有更多的人来填补这个空缺。

祖大寿与孔有德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无奈。

他们知道,再多的劝阻都是徒劳——在鞑子眼里,汉人的命不如草,汉人的建议更是狗屁不如。

两人躬身行礼,声音带着压抑的苦涩:“末将……遵令”。

待两人退出帐外,寒风裹着雪粒扑在脸上,祖大寿才长长叹了口气。孔有德搓着手,低声道:“祖将军,图尔格这是要把咱们往死路上逼啊!夏军的火枪能打三百步,咱们的骑兵冲过去,就是活靶子!”。

祖大寿摇摇头,目光望向南岸的方向,那里隐约能听到夏军的呐喊声:“没办法,谁让咱们是降将呢?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传令下去,让弟兄们把弗朗机炮都架好,多备些火药”。

说完看了看纷纷扬扬的雪花,“让大家准备好,看这天气最多五天河上就能跑马,给大家吃点好的”。

孔有德点点头,转身去传令,祖大寿站在雪地里,望着漫天飞雪,心里却一片冰凉——他知道,这场仗,怕是凶多吉少了。

而帐内的图尔格,正拔出腰间的马刀,在火盆边擦拭着刀刃,脸上满是狂傲的笑意:“夏蛮子,本将倒要看看,你们的骨头硬,还是我大清的马刀硬!”。

而夏军这边,秦武正在召集各团团长开会,大帐里气氛非常热烈。

“各位,情报局方面传来消息,进攻大明的多尔衮等人已经有撤离的动向,这证明大王围魏救赵的计划成功了”,秦武先说道。

众人面上都不怎么好看,其实很多人都不愿意救大明,这些夏军军官以前基本都是普通百姓。

大明对他们可不友好,可以说在大明统治下,他们连饱饭都没有吃过几顿,之所以没有鼓噪。

一是因为军法,二是对夏王的狂热崇拜,是夏王让他们吃饱了饭,有了地位、成家立业,所以夏王的一切命令他们都会遵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