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仪十七年,十月中旬。
女帝御驾亲征,北伐。
北凉王拜六军主帅,集结大周倾国之兵,中央禁军,六军,边军,折冲府,校尉府,军校军官,各军部曲,辅兵,共计百二十万。
没错,当秦布衣拿到这个统计名额的时候,都吓了一大跳。
他的二十万新式军团,加上边军三十万,再加上北凉王老兄弟的三十万。
这都八十万战兵了。
因为工业制造和冶炼技术的改进。
能够做到全员披甲。
然后北凉王的老兄弟们给秦布衣秀了一把。
什么是私人部曲,亲卫武装。
那三十万老兄弟的私兵,部曲,硬生生的扯出来了六七十万人。
还有很多随同行军,要赴国难,除叛逆,北伐的老卒,老将。
你说将他们赶走吧,他们要跟着。
而且这些老家伙是自备口粮,自己带着武器甲胄。
大周没有私藏甲胄的罪责,上行下效,非常尚武。
自打火器普遍装备后,秦布衣直接在民间售卖甲胄,另类捞钱方式。
也因为最近两年,生活的越来越好。
一听到北方有侵略。
很多地方都是自愿参军。
秦布衣搞得很头疼。
这是防守反击战。
根本用不到这么多人。
这么下去,大周集结的军队,都要比三国联军还要多了。
正是国家安泰,人民富足之后,民心可用。
老百姓好不容易过上几天好日子。
一听到北方的三国要打过来。
很多人都急眼了。
要抢他们分到的土地,要杀他们妻女孩子?
很多家里只要有多余的男丁,都想着让他们上战场,保家卫国。
总之,虽说军队多了,对抗侵略是好事。
可这也太多了。
这后勤压力轰的一下上来了。
秦布衣不得不将南方九成的船只都抽调到北边来运送物资。
好在这三年江河诸省免税,百姓耕作意愿高,粮食储备足。
南方平定之后,粮食产量也是激增。
鸟粪侯带回来的大量天然鸟粪肥,加上沤肥技术。
以及劝课农桑的开荒。
粮食产量翻了三倍。
虽说一百二十万大军听着太过夸张了。
可要是分布在齐州,河洛,巴蜀这数千里防线上。
那就不会显得太多了。
很多老将,老卒带着后辈子侄参军。
他们愿意跟着,秦布衣也不可能驱除。
将他们暂时编入后勤队,作为农兵,辅兵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