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九五小说网>诗词一万首 > 第695章 虞羲见江边竹(第1页)

第695章 虞羲见江边竹(第1页)

见江边竹

虞羲

挺此贞坚性,来树朝夕池。

秋波漱下趾,冬雪封上枝。

葳蕤防晓露,葱茜集羁雌。

含风自飒飒,负雪亦猗猗。

金明无异状,玉洞良在斯。

但恨非嶰谷,伶伦未见知。

……

赏析:

《见江边竹》是虞羲以竹为吟咏对象的佳作,借竹的形象,展现其坚贞品性,抒诗人怀才不遇之感。

一、开篇点题,凸显竹之贞坚

“挺此贞坚性,来树朝夕池”,起笔便点明竹子以坚贞品性,生长于江边。诗人赋予竹子“贞坚性”,这一拟人化表达,将竹人格化,使其具有象征意味,为全诗奠定基调。“朝夕池”描绘出竹所处清幽之境,与竹的坚贞相得益彰,暗示竹虽处此境,仍坚守自身品质。

二、四季描绘,强化坚韧形象

1。秋冬锤炼,彰显坚韧:“秋波漱下趾,冬雪封上枝”,描绘秋冬时节竹的境遇。秋天,江水冲击竹根;冬天,大雪覆盖竹枝。“漱”字生动展现秋水冲刷力量,“封”字凸显冬雪压迫之重。竹在如此恶劣环境中,根部稳固,枝干挺立,体现其坚韧不拔,不畏艰难。这不仅是对竹外在形象刻画,更暗示其内在精神品质。

2。春夏生机,展现活力:“葳蕤防晓露,葱茜集羁雌”,描绘春夏之景。春天,竹枝叶繁茂,能遮挡清晨露珠;夏天,竹郁郁葱葱,吸引独居雌鸟栖息。“葳蕤”“葱茜”分别从形态与色泽描绘竹的生机活力,“防晓露”“集羁雌”展现竹为他物提供庇护,体现其奉献精神,使竹形象更丰满。

三、动静结合,尽显竹之神韵

1。动态含风,摇曳生姿:“含风自飒飒”,微风拂过,竹枝叶出飒飒声响,“飒飒”拟声词,使画面具有动态感与听觉效果,展现竹在风中轻盈摇曳姿态,赋予竹灵动之美,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竹的风姿。

2。静态负雪,傲然挺立:“负雪亦猗猗”,竹背负积雪,依然柔美下垂。“负雪”强调环境恶劣,“猗猗”描绘竹在重压下仍保持优美姿态,与“含风”动静结合,一动一静,全面展现竹的神韵,凸显其不畏严寒、傲然挺立品质。

四、用典抒情,寄托怀才不遇

1。金明玉洞,暗喻不凡:“金明无异状,玉洞良在斯”,运用道教典故,暗示竹与传说中非凡之地关联,虽处江边,却具非凡特质,以竹自比,表明诗人自认为有出众才华与品质,为下文抒情铺垫。

2。嶰谷伶伦,怀才不遇:“但恨非嶰谷,伶伦未见知”,用伶伦于嶰谷取竹制笛典故。诗人感慨所遇之竹不在嶰谷,不被伶伦赏识,暗指自己虽有才华,却无人赏识重用,抒怀才不遇的遗憾愤懑之情,使诗歌主题得以升华,从单纯咏竹,转向诗人内心世界表达。

五、艺术特色

1。象征手法,寓意深刻:整诗以竹象征具有坚贞品质之人,借竹生长环境、四季变化等,表达诗人对坚贞、坚韧、奉献等品质赞美,同时寄托自身情感,使诗歌寓意深刻,引读者联想共鸣。

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诗中对竹生长环境、四季景色描写,不仅展现竹的形象,更融入诗人情感。秋冬之景衬托竹坚韧,春夏之景展现竹生机,诗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使诗歌意境深远,情感表达自然真挚。

3。用典巧妙,含蓄蕴藉:多处用典,增添文化底蕴,使诗歌表达更含蓄。如金明、玉洞、嶰谷伶伦等典故,不直接表明意图,让读者在品味典故中理解诗人情感与诗歌主题,增强诗歌艺术感染力。

……

解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