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是听觉警报训练。每当视野重叠进入1。5秒区间,系统会出一声短促蜂鸣。他们闭眼听,靠声音判断时机。
林悦最先适应,听到第三遍就举手示意。
张昊反应慢半拍,总在蜂鸣响起后才意识到。
“你太依赖视觉了。”沈逸说,“战场上,你看不到全局。必须靠耳朵和肌肉记住节奏。”
他们改用盲练模式——屏幕遮蔽,只听警报,凭记忆操作。
张昊连续五次失误。
“再来。”沈逸不让他停。
第六次,他终于在蜂鸣响起的瞬间按下拦截指令。系统判定:响应达标。
“记住这个感觉。”沈逸说,“下次不用听,你也得做出来。”
中午没休息,饭是外卖送来的。所有人边吃边看回放。
下午进入区域协同训练。
沈逸启用高压模式:每轮对抗只允许一次失误,失败则全员重来。
第一轮,林悦技能封路,张昊拦截到位,中单反打。
系统判定:成功。
第二轮,林悦晚了o。2秒,张昊没等她,提前压出。
“你动得太早。”沈逸暂停,“她没封住,你冲上去就是送。”
张昊不服:“我看到刺客动了!”
“你看到的是假动作。”沈逸回放,“他故意往前探半步,引你出去。真正的切入在三秒后。”
“重来。”
第三轮,他们终于同步。
林悦卡住时间,张昊压住侧翼,中单在反打权限亮起的瞬间出手。
系统提示:三层响应完成,断链成功。
但沈逸没让他们松懈。
“这只是理想情况。”他调出极限测试数据,“网络延迟、技能误判、走位偏差——这些都会让o。3秒的误差变成致命缺口。”
他们开始练预判触。
沈逸调出“极学习模块”生成的个人节奏图谱,给每人标出技能释放的惯性延迟点。
林悦的控场技能平均延迟o。35秒,张昊的位移技能有o。2秒前摇,中单的反打动作总在确认击杀后才启动。
“你们不是反应慢。”沈逸说,“是习惯等结果。现在,你们要学会在结果出现前就动。”
他们改用“预启动”模式——在敌方信号链进入1。3秒时,全员进入防御姿态,手放技能键上,身体微前倾。
这不是响应,是预判。
第一轮,林悦提前释放,技能落空。
第二轮,张昊误触拦截,暴露位置。
第三轮,他们终于找到平衡点。
当视野重叠进入1。5秒区间,蜂鸣响起,林悦技能封路,张昊同步压出,中单手指悬在反打键上,等权限亮起。
系统判定:响应误差o。28秒,达标。
“继续。”沈逸说,“练到不用想,也能做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