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三个火器的展就可以看出如今大明火器展还是十分全面的,涵盖了进攻、阵地战和防御三个方面。
唯一欠缺的,无非就是技术革新了。
只是技术革新虽然说起来简单,但是想要做到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手铳、碗口铳、盏口铳三种火器,其实也是代表大明未来火器展的三个方向,碗口铳和盏口铳,代表着大威力、爆炸性的火器展,只不过这类火器对士兵的专业素养要求高,使用和制造条件也更高,对于如今的大明来说,还不足以负担开和生产的成本。”
陈平简单提了提三种火器的特点,随即直入正题。
大威力的火器固然令人欣喜,只是陈平很清楚这种军事研,是需要时间和技术积累的。
等到技术爆炸的时候,几乎是自然而然就能将其造出来。
但是在初期的时候,就想要造出大威力的火器,那难度也就大了。
尤其是现在大明各种事情堆叠在一起,很难想象经济、政治、军事一起抓会是怎样一副手忙脚乱的景象。
所以陈平的方针很简单,与其什么都要,不如先集中一点进行突破,等到完成了这点积累,往后再继续就会很轻松了。
“先生的意思是,手铳才是大明未来展的方向吗?”
朱棣问道。
“没错,你们想要改进火器,无非就是将一些缺点进行改进即可。”
陈平说道。
朱棣闻言脑海中浮现出手铳的模样和相关信息。
要说手铳作为火器,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第一是结构简单,形体较轻,口径较小,可以单人或者双人使用,使用场景广,战术安排更加灵活。
第二,不错的威力。
手铳可以射多种弹丸,比如说石弹、铅弹和铁弹,在距离将近的前提下,甚至可以具备一击击穿铠甲的能力,威能相当不俗。
第三个优点就是制作工艺越成熟,每一件手铳差别很小,按照陈平给朱棣讲过的概念,那就是标准化、专业化。
至于缺点……
“手铳咱用着觉得还行啊,哪有什么缺点,这陈平不会是随口胡编的吧”
朱元璋皱了皱眉,想了想也没觉得有如此之多优点的火铳还有什么缺点。
“要说手铳的缺点,老臣还真就知道几个。”
朱标和李善长都没开口,说话的人是徐达。
朱标和李善长擅文,对于军事一道,了解虽然有,但是肯定是不如大明真正的战神徐达的。
“哦?都有什么缺陷?”朱元璋一挑眉,有些疑问地问道。
他是真没想过手铳有什么缺点,不是挺好用的吗?
“启禀陛下,这火铳用起来看似方便,但是缺点可不少,先就是点火太过麻烦!需要自己用火捻或者烧红的铁条去引燃,风雨天根本没办法用,那火药一受潮就哑火,谁也没辙。”
听到这里,朱元璋也想起了过去打仗时候出现的一些状况。
的确是阴雨天气,手铳就没办法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