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为致命的是东瀛炮兵一直有个良好的习惯,那就是将大量炮弹摆放在大炮四周。
高温高压的环境下,这些炮弹就成为了最佳的助燃剂。
就在前线的步兵好奇为什么炮击结束后还有没接到进攻的命令时,一声巨响传来。
碉堡直接被炸弹的冲击波给冲破,大量水泥块向着四周飞去,而这却仅仅是一个开始。
随着时间向后推移,越来越多的炮弹被引爆。
要塞此时的场景就像过年一样,噼里啪啦,热闹得很。
就在众人以为结束的时候,一阵轻微的地动感传来,丹东要塞的一处核心碉堡生了殉爆。
“过两百毫米了,绝对过两百毫米了。”
重炮营营长孙睿兴奋地喊道。
没错,作为丹东要塞两大核心碉堡之一的二号碉堡内的炮弹被引爆,而碉堡内正是丹东要塞两门过二百毫米口径巨炮中的一门。
这也是丹东要塞敢于封锁鸭绿江大桥的底气,在之前任何人想要攻克这样一个完备的要塞,哪怕动用过二百毫米的要塞炮也要付出不小的代价。
所以东瀛人一直认为,除非要塞内弹尽粮绝,否则国防军根本不可能攻下这座要塞。
而林克勤却改变了他们的认知,用划时代的武器彻底打破了他们的幻想。
之后,步兵起冲锋,只遭遇到了零星的抵抗,这些幸存的东瀛士兵很多都被这次战斗场景所震撼到,有的甚至已经有些疯魔了。
这次国防军没有要任何俘虏,参战部队也被严格要求遵守保密条例。
随着步兵进入要塞区内,碉堡内依旧有一些酷热难耐,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难闻的气味。
第一批进入的步兵都是佩戴着防毒面具,然后将里面的尸体一具具抬出来或者铲出来。
看着这一副景象,哪怕参战多年的老兵也心有余悸,清扫要塞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
要塞内还保留着三门一百五十毫米大炮,和一门二百四十毫米大炮,这一门大炮由于东瀛守军根本没有想启动,所以也就没有搬运炮弹,因此逃过一劫。
其余的重炮要么被摧毁,要么或多或少地受到了一些损害,只能回兵工厂熔炉重铸了。
但是好在要塞主体工事还算完备,工兵们用带来的建筑材料重新加固各处的掩体。
参加战壕清理的士兵接下来两天的伙食全部改成了素菜,倒不是国防军克扣补贴,而是这些人确实不太想吃肉了。
随着丹东要塞被拿下来后,后面的鸭绿江大桥也随即被拿下来了。
第二师师长罗策群看着眼前的这座大桥,望着桥对面的高丽,沉默不语。
政委刘国勇来到了罗策群的身旁。
“舍不得炸了这么好的大桥?”
罗策群则是笑着说道。
“舍不得又如何,这个桥不炸掉,从高丽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援军赶过来,他要是来四五个师团,我可没有信心仅凭一个师就能挡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