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琳见到这一幕,心里是说不出的欣慰与喜悦。
为助力中医展,她毫不迟疑地捐出了大量珍贵医书给国家。
当然,在捐赠前,她留了所有书籍的复制品,用作将来教学之需。
此举在医学界引起了轰动,毕竟,每本书都是难得的古籍,对医学研究极为宝贵。
若非国家对捐赠保密处理,恐怕早已被媒体包围,争相报道。
而江琳并未就此止步,她趁着中医热的东风,全心全力地宣传中医知识,推动其更广泛地被认知和接纳。
不仅如此,趁此机会她还搭起了中医联合会的大舞台,吸引了一众医术高、经验老到的中医大师加盟。
中医的继承与光大之路,算是稳稳当当地走上了正轨,未来敞亮得很。
最终,在这一张张人脉网的交织下,江琳顺利置办了一系列产业,并筹划为自己的研究机构辟出一片专属药草园地。
这片药草园,不单是培育中医新秀、深耕中药探索的宝地,更成了橙光的稳固后盾,保证了原料的自给自足。
起初,这并非她的盘算之内。
转折点在于,研究所新进的一批药材出了岔子:供应商非但坐地起价,药材品质也打了折扣,直接拖累了成药效果,不尽人意。
再加上,随着中医日渐受到青睐,她那神奇的空间开始起了变化。
原先那个活泼乱跳着的水晶球静止了,空间里的生态失调,曾丰收的田地丧失了种植的能力。
失去了空间作为药材的大后方,为了避免外界供应的掣肘,造成药材短缺,她决意构建一条从原料到产品的完整产业链,步步为营,牢牢把控。
江琳立于空间之中,望着表面仍旧绿意盎然,实则生命力渐衰的空间,心底涌起一阵无奈。
初入此空间时的震撼,她记忆犹新。
想到这个空间即将消失,她心中五味杂陈,满是不舍。
空间将何去何从,她不清楚,但她明白,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带走所有宝贵之物。
她清楚,空间的变迁与中医的普及紧密相连。
中医思想深入人心,而空间似乎完成了使命,慢慢淡出。
空间的彻底消逝,虽是未知数,但江琳内心除了不舍,也生出一丝释怀。
毕竟,这片神秘空间已给予她太多馈赠。
空间内的医书智慧已深深刻入脑海。
高端的医疗设备也被巧妙转移至橙光,甚至部分惠及了其他中医研究机构。
各类珍稀药材,她也在逐一转移出空间。
其实,空间对于她而言,已近乎一个寻常仓库,唯一的遗憾,是那个鼓励她坚持弘扬中医、传承文化的小精灵不再。
一切都有迹可循,她早有预感。
从灾区回来后,她就感觉到了小家伙的生命活力在慢慢衰退。
以前,每次踏入空间,那小家伙总会喋喋不休,而今却变得沉默寡言,偶尔的言语也让人费解。
如今想来,那是在告别。
生于中医,归于中医,它自有它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