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光是研、制造到市场营销的链条愈成熟稳健,
随着大批顶尖人才的涌入,研究所大刀阔斧地展开了多种药品的研生产,主力是针对日常病症的特效药,小部分则是攻克顽疾,比如抗癌药物。
橙光如同初升朝阳,耀眼夺目,展度惊人。
尤其在国家的政策这股东风下,研究所的产品仿佛春雨般洒遍全国,名声大噪。
此番浪潮下,不少行业遭受巨变,但也正是这股力量,催生了它们的战略转型,快适应新环境,呈现出各领风骚、竞相绽放的盛况。
一时间,遍地是新兴的中小的企业和个体户,如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冒头。
未来不远,物资稀缺的旧日光景或将淡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崭新的篇章。
江琳的事业如日中天,前程似锦;而厉烨辰也是步步高升,毫不落伍。
回京不到两年,他已经从团长跃升为旅长,仕途一片坦荡。
职务升了,活儿更重了,常常加班不回家。
即便工作缠身,二人只要稍有空隙,必定会抽空陪陪孩子,从未减少亲子时光。
孩子也在悄然变化,特别是厉海荣。
自那次被诱拐事件后,他愈坚定了从军的念头,追求力量跟成长。
为了这个梦,他全身心投入无休止的训练中。
当他获得军校的入学机会时,没有犹豫地踏上了这条路。
对此,江琳心中五味杂陈。
一个十岁的小孩,离开父母,独自到封闭式军校度过几年的学业和艰苦训练,她内心何其不忍。
但她明白儿子有鸿鹄之志,也知道这是他在成长路上必经的考验。
思量再三,她最终含泪同意,决定亲手送他去军校。
这背后的逻辑很简单,他渴望强大,梦想能成为像他的亲生父亲、或者像厉烨辰那样伟大的人,深信唯有这样才能更坚实地守护妈妈和妹妹。
那天晚上,她紧紧抱住厉烨辰,眼眶泛红,满心的离愁别绪。
她自知对厉海荣未必极尽宠爱,可这小子心里跟明镜似的,感恩戴德,把她当作亲娘一样孝敬,对小辉更是疼爱有加。
还记得上次,就为了小辉不挨冻,自己冻得直打哆嗦也舍不得小辉受冷;还有那回,生怕小辉要和他分开,眼睛瞪得圆滚滚的,硬是撑着没让自己晕过去……
要不是及时赶到,真难想象这小家伙还得吃多少苦头。
所以,她没多想就答应了。
她明白,这是孩子的梦和追求,做妈的不能拿母爱当挡箭牌,阻碍他前行。
好在,军校虽然规矩多,管得严,但她还是能找机会去看他。
每一个月,她都以资助学校为由,进校门跟儿子说说话,拉拉家常。
望着面前这个越来越有模有样,愈坚强,浑身是劲的少年,她提着的心终于是落了地。
“海荣,有难题别老憋着,谁要敢欺负你,立马告诉妈。咱们是你最坚实的后盾,你不是孤单一人。记住了吗?实在解决不了,就找郑教官,他那有咱家电话。”
军校里的孩子们大多刚过十三岁,厉海荣是最小的一个,个子还不如别人高,她自然担心他会因为年龄小被欺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