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有几个国家的商人,也来了咱大明。他们先到了应天,后来得知辽东情形,便乘船往辽东去了。
西域商人到了辽东,觉这儿盘查、盘问的事项不少,却并未有人讹诈他们银钱。
如此,西域商人觉着有惊无险,不禁感叹此地官场吏治竟这般清明。
金州外贸衙门的人,将那西域商人带至府衙,做了报备,还办了临时通行文书。
这临时通行文书,只许他们在辽东待得半月,期限一到,便需离去。
几个西域商人聚在一处,忍不住吐槽起来。
其中一人皱着眉头道:“这辽东规矩着实古怪,给咱的临时通行文书竟只许待半月。咱大老远来此,刚熟悉些情形,这就要走,如何能成?”
另一人也跟着抱怨:“是啊,咱本想好好看看这辽东有何商机,多谈几笔买卖,可这时间紧巴巴的,啥事儿都难办。”
又一人无奈摇头:“虽说此地吏治清明,可这规矩太不周全。半月时间,货物都难交割清楚,更别说拓展生意了。咱从西域赶来,一路辛苦,却只能匆匆而过,实在可惜。要是能多给些时日,也好让咱大展身手,与辽东多做些贸易,对两边都有益处,怎就不通融通融呢?”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皆是对这临时通行文书期限太短的不满。
一众西域商人正为那仅半月期限的临时通行文书愁抱怨时,一位稍显精明的西域商人站了出来,开口说道:“诸位莫要只顾着抱怨,咱不妨去那外贸府衙询问一番,看看是否还有其他法子能让咱们多逗留些日子。说不定衙门里的老爷们能体谅咱远道而来,做点通融。”
其他商人听了,先是一愣,随即有人点头称是:“这倒是个法子,总比在这儿干着急强。”
“对呀,去问问,说不定能有转机。”
众人附和道。
于是,他们收拾一番,怀着忐忑又期待的心情,前往外贸府衙。
一路上,大家还在商量着见到府衙官员该如何说辞,怎样才能打动对方,让他们放宽期限,好能在辽东多寻些商机,做成几笔买卖。
一众西域商人来到外贸府衙,诚惶诚恐又满是期待。
见了府衙官员,赶忙将心中困惑道出,盼能多留些时日。
官员耐心解释:“诸位有所不知,此规矩并非故意刁难。辽东近来展迅猛,各地往来之人众多。若不限定时日,怕秩序大乱。半月期限,既能让诸位领略辽东商机,又能保本地安稳展。且各地情形不同,需循序渐进。日后贸易顺畅,规矩或有松动。”
西域商人们听了,心中恍然大悟,虽仍觉时日紧张,却也理解了这规矩背后的缘由。
官员这般说道:“若诸位在辽东有投资之举,倒也可酌情延长逗留时日。”
众西域商人听闻,不禁面面相觑,心中暗自思量这其中利弊与可行之道。
他们才刚到辽东,虽说瞧出此地一片繁荣景象,可投资这等大事,关系重大,容不得半点儿马虎,还需好好掂量、慎重考虑。
毕竟人生地不熟,贸然投资,风险难测。得先摸清楚这里的门道,再做定夺才是。
西域商人忙道:“官爷,这事儿关系重大,我等还需从长计议。”
外贸府衙官员道:“理应如此,这几日你们尽可四处走走,了解下辽东产业,瞧瞧有无感兴趣之处,也好做投资打算。”
西域商人连声道:“好好,多谢官爷解惑。咱这便告辞,官爷您忙着。”
言罢,便恭敬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