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静静地站在距离学生们休息地点十几米外的一块石头上。
夜风吹起他作训服的衣角,他的身影在愈深邃的夜色里,显得格外孤独坚定。
他没有坐下,更没有休息。
他就那样站着,警惕的目光不时扫过周围的旷野和沉睡的学生,仿佛一尊永远不会疲倦的守护神。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夜色越来越深,气温也越来越低。
偶尔有学生因为在冰冷的草地上蜷缩太久,无意识地出几声模糊的呓语或因为寒冷而轻微的颤抖。
每当这时,苏寒的目光便会立刻扫过去,停留片刻,确认只是无意识的动作后,才缓缓移开。
他的眉头偶尔会几不可察地蹙一下,但很快又恢复冰冷。
补给车和救护车里的人,透过车窗,看着远处那道如同雕塑般站立的身影,再看看草地上瑟瑟抖的学生,心情复杂到了极点。
他们忽然有些看不懂这个年轻的兵王了。
说他冷酷无情,他却彻夜不眠地守护在一旁,警惕着任何可能的风险。
说他关心学生,他却连一条毯子都吝于给予,用最苛刻的方式对待他们。
这种极致的矛盾,让所有人都感到困惑。
你们现没有……兵王一直没睡,他在守着他们!
他站了快三个小时了……一动没动……
所以……他不是不关心,他只是用另一种方式?
这种方式我真的无法认同!关心就不能给条毯子吗?
就在争议愈演愈烈之时,一个认证为某陆军学院资深教官的Id布了一条长微博,迅被顶上了热搜:
理性分析‘兵王拒毯’事件:这不是冷酷,这是最高级别的实战教学
“作为一名带过无数新兵的老兵,我看到网上对苏寒同志的指责,感到十分心痛和遗憾。很多人用普通人的情感和校园的标准去衡量他的行为,这是巨大的误解。”
“先,我们必须明确,苏寒同志从未将这些学生当作普通大学生来训练。从他接手3o2班的那一刻起,他就是用野战部队基本标准来要求他们。这一点,从之前的据枪、低姿匍匐惩罚以及现在的徒步拉练,都体现得淋漓尽致。”
“其次,说说‘拒毯’。在你们看来是冷酷,但在我们军人看来,这是最基础的‘战场适应性训练’。战场环境不会给你选择舒适的权利?寒冷、潮湿、饥饿、疲惫才是常态。”
“如何在这种极端环境下快恢复体力、保存战斗力,是每个军人的必修课。”
“苏寒同志不是在虐待他们,而是在逼他们激活身体的潜能,学会如何在最恶劣的条件下生存和休息。这种记忆,一旦刻入骨髓,将来在关键时刻是能救命的!”
“最后,说说他的‘守护’。他为什么自己不睡?因为他把自己放在了‘哨兵’的位置上。他在用实际行动告诉学生们:即使是在最疲惫、最安全的休整时刻,也绝不能完全放松警惕,必须有人承担起守护的责任。”
“而他,作为指挥官,主动承担了这个最辛苦的角色。这是一种无声的示范,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力量!”
“所以,请不要再用人情冷暖的尺子去丈量一位铁血军人的带兵方式。他给的或许不是温暖的毯子,但他给的,是能在这些学生的未来战场上活下去的资本和信念。这,才是大爱,才是真正的负责!”
这篇长文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瞬间让网络上许多争吵的声音安静了下来。
许多人开始重新思考,重新审视画面中那道孤独站立的身影和那些在冷风中蜷缩的学生。
……看哭了。是我狭隘了。
谢谢教官的解读!一下子就看懂了兵王的深意!
所以兵王是在用自己当榜样,教他们什么是责任和守护……
对不起,兵王,我刚才骂得太大声了。
虽然还是觉得心疼,但我好像有点理解了……
舆论的风向,开始悄然转变。
夜色更深,万籁俱寂,只有风声和远处隐约的虫鸣。
…………
抱歉,今天有事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