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声音不再高昂,却带着一种沉甸甸的力量,穿透雨幕,清晰地烙印在每个人的心底。
“四位家长,你们问我为什么,问这公不公平,科不科学。”
“我想说的是,每年,部队里都会迎来数十万个十八九岁的‘孩子’。”
苏寒的声音很平缓,却像一把无形的刻刀,开始勾勒出一幅幅远在校园之外的画面。
“他们中的很多人,和您的孩子一样,刚离开家,刚结束高考。但他们穿上军装,坐上火车,去的地方不是大学校园。”
“他们去的是海拔四五千米、呼吸都困难的高原哨所。是冬季零下三四十度、呵气成冰的北国边陲。是炎热潮湿、蚊虫肆虐的南方密林。是远离大陆、只有海风与孤独作伴的岛礁。”
“在那里,他们站岗、巡逻、训练。他们面对的,不是淋一场雨,不是站一小时军姿。”
“他们面对的是极端的天气,是漫长的孤寂,是随时可能出现的突情况,是真正需要流血牺牲的责任。”
“为什么他们能坚持下来?”苏寒的目光再次回到林浩宇、张萌,以及所有3o2班学生的脸上,“不是因为他们的身体是铁打的,不是因为他们是天生的战士。”
“是因为他们知道,身后是什么。”
“身后,是家,是国,是亿万个像你们一样,可以安心学习、工作、生活的普通人。包括你们的父母,也包括……未来的你们。”
他微微停顿了一下:
“我不是在标榜我和他们有多伟大,多厉害。我们只是穿着这身军装的普通人,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而我今天站在这里,用这样的方式带训,也并非为了折磨谁,或者彰显什么特殊。”
苏寒的声音终于有了一丝微不可察的波动,那是一种深埋于心的、近乎虔诚的认真。
“我只是想,在这短短的一个月军训里,尽可能多地,把我所理解的、我所经历的、我认为真正重要的东西,带给这些学生。”
“军训的意义,从来不只是走个正步、站个军姿、晒黑一层皮,然后拿到几个学分。”
他的目光锐利起来:
“它是一次短暂的体验,一次让这些生活在和平温室里的年轻人,近距离触碰‘责任’、‘坚持’、‘集体’和‘家国’这些词汇重量的机会。”
“是让他们知道,他们此刻觉得‘痛苦’、‘难以忍受’的这点风雨,这点疲惫,对于另一群和他们年纪相仿的人而言,不过是日常的底色。”
“是让他们明白,他们享有的这份安宁与舒适,并非理所当然,其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坚守与付出。”
“更是要让他们刻进骨子里一种信念——当困难来临,当挑战出现,他们不是只能退缩、抱怨或者等待庇护的弱者。他们体内也蕴藏着咬牙坚持、突破极限、为了集体目标而共同奋斗的力量!”
苏寒的声音再次提高:
“今天,他们在这里淋雨站军姿,明天,或许就能在人生的其他‘战场’上,多坚持那么一分钟。而这一分钟,或许就能改变很多事情。”
“这点苦,这点累,磨不坏他们,只会让他们更清楚地看清自己,更珍惜所拥有的,更敬畏所被守护的。”
“这,就是我理解的,军训存在的意义。”
话音落下,训练场上久久无声。
只有雨水敲打地面的沙沙声,像是为这番话做着最沉默却也最深刻的注脚。
林父和张父彻底沉默了。
他们脸上的愠怒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深的动容和反思。
他们看着苏寒,眼神复杂,有敬佩,有羞愧,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感激。
他们忽然意识到,自己刚才的阻拦,是多么的短视和……不该。
林浩宇和张萌,以及3o2班的所有学生,胸膛挺得更高了。
他们眼中的光芒前所未有地明亮,那不仅仅是对实弹射击的期待,更是一种被点燃的、叫做“信念”的东西。
他们忽然觉得,身上湿冷的迷彩服,不再仅仅是负担,更仿佛多了一层沉甸甸的、光荣的含义。
远处的学生们,鸦雀无声。
许多人下意识地收回了目光,不再觉得3o2班是“倒霉”或“被惩罚”,反而生出了一种难以言喻的……羡慕。
网络直播间,弹幕再次被刷爆,但这一次,几乎是清一色的支持和感动。
哭了,真的哭了。这才是我们国家军人的格局!
说得太好了!军训的意义被拔高了无数个层次!
感谢子弟兵!谢谢你们的守护!
我突然好羡慕3o2班的学生,能遇到这样的教官!
a大学,建议全国推广苏寒式军训(不是指强度,是指这种精神灌输)!
之前质疑的喷子呢?出来走两步?脸疼不疼?
…………
三章合一!六千五百字。下午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