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心里充满了疑问,但是林老三嘴里还是立马回道。
“那好,我马上回来!”
林璃挂了电话,就看到福伯端着托盘走了过来。
“夫人,要喝下午茶吗?”
拖盘上放着伯爵茶和刚出炉的杏仁饼,“阿珍烤的,说给小少爷们当点心。余先生那边刚才让人送了盒大班冰皮月饼过来,说是贺喜合作成功,我放厨房了。”
林璃抬头时,看见林耀正趴在地毯上做算术题,铅笔在练习本上写得飞快。
林虎则举着港语卡片,对着镜子里的自己念叨“巴士”“地铁”。
余先生这礼送得倒是及时,既表了心意,又不动声色地提醒着双方的合作关系。
“放着吧。”
林璃端起盘子里的伯爵茶,轻抿了一口,轻轻问道。
“福伯,你还记得去年帮咱们打理花园的李师傅吗?他说他侄子在地产公司做事?”
福伯把茶盏放在茶几上,擦了擦手:“记得,是长江实业的,好像是负责九龙那边的楼盘。夫人想打听房子?”
“嗯。”
“港城的房价,这两年是不是涨得厉害?跟余先生合作开酒店,得留条后路,不能把所有钱都投进去。”
“可不是嘛。”
福伯叹了口气,“前阵子看报纸说,尖沙咀的公寓每平方尺都卖到八百块了,比三年前翻了一倍还多。”
他压低声音,“听说很多老板都在囤房,说是以后还要涨。余先生自己不也在半山买了栋新别墅嘛。”
林璃的指尖在茶杯沿上划着圈。
她记得从1984年后,港城的地产就像被点燃的炮仗般,一路蹿升。
余先生肯把尖沙咀的地皮拿出来合作,也是看中了酒店建成后的升值潜力,毕竟那地段紧邻即将落成的会展中心,将来肯定热闹。
“让李师傅问问,尖沙咀或者铜锣湾有没有合适的写字楼或者公寓出售,最好是新盘。”
她放下茶杯,眼神变得笃定,“不要太大,两百平方尺左右就行,全款买。跟余先生合作,手里得有能快变现的资产,心里才踏实。”
福伯愣了一下:“夫人是想……万一酒店项目有什么变动,这房子能应急?”
“是这个理。”
林璃看向窗外,渡轮已经靠岸,码头工人正扛着集装箱往货车上装。
“鸡蛋不能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地产这东西,总归是踏实的。”
她算过一笔账,要是拿出一百万买套公寓,按现在的涨幅,年底至少能涨两成。
既保值又能随时变现应急,真要是酒店那边需要追加资金,也能从容应对,不至于在余先生面前没底气。
正说着,林虎举着卡片跑过来:“奶奶,‘楼宇’怎么念?”
林璃接过卡片,上面印着一栋高楼的图案。
她看着儿子刚打来电话提到的尖沙咀地皮方向,轻声念出粤语音,尾音带着港城特有的温柔上扬:“1aujyu。”
林耀也把练习本递过来,铅笔字歪歪扭扭却很认真。
林璃摸了摸他的头,心里忽然有了主意。
不如买两套,一套写字楼出租,租金能补贴酒店的前期运营;一套公寓留给孙子们将来用,也算是给他们留个保障。
跟余先生合作,前景虽好,但商场上的事,谁也说不准,多做些打算总是没错的。
她起身走到电话旁,翻出通讯录查找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