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种“抹除意识”的手段,风险极高,且仅限于先天级别或是材质、法则极其特殊的高等阶法宝。对于一般的法宝,尤其是品阶较低的法宝而言,其本身的材质、其上铭刻的符文、所能承载的灵气能力等等属性,都相对脆弱。若强行抹除其原本的意识体意识,一个不慎,就会导致法宝内部结构的崩坏,符文磨灭,灵气溃散。最终,原本一件品相不错的法宝,很可能就直接沦为灵性全失、结构损坏的废品,价值大跌。
因此,在得到低等阶的、已认主的法宝时,修士通常只会小心翼翼地抹去原主人留在其中的灵识印记(这相当于解除绑定),而不会去动法宝本身那微弱懵懂的意识体。然后,再尝试以自身灵识去沟通、炼化,查看自己和法宝之间的契合度如何。若契合度不错,且感觉法宝的潜力、成长空间足够支撑自己未来一段时间的修行,修士便会将其收为己用,甚至花费心血,将其炼化成为与自己性命交修的本命法宝。若契合度不高,使用起来滞涩难通,那便会选择转手,要么在大型的交易行售卖或拍卖掉,换取其他资源。若是一些来历不明、见不得光的“黑货”,则会选择在地下交易市场尽快出手,以免惹祸上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说到本命法宝,便需要详细解释一下它与一般法宝的本质区别。之前所谈论的法宝意识体、契合度等等,其实大多都是针对那些有潜力被炼化成为本命法宝的宝物而言的。
之所以称作“本命法宝”,顾名思义,那便是与修士自身性命、道基息息相关的宝物,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种关联,远比普通认主法宝要深刻和紧密得多。
要理解本命法宝,或许可以从修士修炼之初说起。最常见的、也最易于让人理解的例子,便是修士在刚刚接触修炼,处于淬体境界,准备炼化五行之物以构筑体内小天地基础的时候。
当修士的淬体境界达到巅峰,肉身经脉足够坚韧,便可以开始尝试炼化那些蕴含着精纯五行之力的天材地宝。炼化的目的,是将这些五行之物的本源气息与法则碎片,与修士体内的五行脏器(心、肝、脾、肺、肾)逐一融合,使其逐渐产生玄妙的共鸣,从而使得修士的五行脏器能够初步勾连和引动外界大天地的灵气。
那么,为何是炼化拥有五行之力的物品,而不是其他属性的物品?这是因为,构成外界天地的基础灵气,绝大多数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属性的灵气,以不同比例混合而成的“驳杂灵气”,其占比近乎达到了九成左右!其他如风、雷、冰、阴、阳等异种灵气,虽也存在,但相对稀少。
修士想要吸纳外界这些驳杂的灵气进入体内,并转化为自身可用的法力,是极其困难的。因此,就需要先在体内建立一个微型的、可控的“体内小天地”五行循环系统。这个系统以五脏为核心,对应五行。一旦成功建立,修士在修炼时,体内小天地就会自生出一种吸引力,如同磁石引铁,主动勾连外界大天地,将那些驳杂的灵气吸纳进来。
驳杂的灵气经由身体周身数百个窍穴、错综复杂的经脉网络,最终汇入五脏构成的五行小天地中进行循环。在此过程中,五脏便会各司其职,如同精密的过滤器与转化器,将驳杂灵气中对应的五行灵气抽取出来,去芜存菁,炼化成为精纯的、可以被修士完美掌控的五行灵气。然后,这些精纯的五行灵气再按照特定功法路线运转、融合,最终化作修士口中常说的“法力”,储存于丹田、气海或是更为玄妙的灵旋空间之中,成为修士施展神通、催动法宝的力量源泉。
然而,在这一至关重要的“体内小天地”建立过程中,“灵根”的资质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灵根,可以说是修士与生俱来的、沟通天地灵气的桥梁。若是五行灵根不全,有严重缺损,那么几乎就无法建立完整稳定的体内五行循环系统,因为无法炼化齐全对应的五行之物。这等资质,便被判定为没有修炼的资质,终其一生也难以踏入道途。
而至于那些拥有各种属性灵根的修士,其资质的优劣,具体便体现在体内五行循环系统对于外界驳杂灵气的吸纳度和提纯效率上。例如,一名拥有极品水灵根的修士,他在修炼时,对于外界驳杂灵气中水属性灵气的感应、吸纳和提纯,无论是度还是效率,都将会比其他五行灵根均衡但品阶普通的修士快上太多太多!这便是资质好坏最直观的体现。至于更为优异的地灵根(五行兼具,且每一项都不低于某个临界值,循环稳定高效)和万中无一的天灵根(五行灵根每一项都达到了顶级,修炼度一日千里),以及那些脱于五行之外、诡异莫测的阴阳灵根、风雷异灵根等,就更是上天的宠儿了。不过,像阴阳灵根这等存在,几乎只存在于传说中,因其力量相冲,难以平衡,拥有者在未能找到平衡之法前便早早夭折的例子比比皆是。
现在,让我们回到“本命之物”这个话题上。修士的本命之物,并不仅限于法宝,其形态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飞剑、宝塔、玉印、灵珠、乃至一株植物、一块奇石,皆有可能。炼化本命之物的过程,本质上是将这件宝物与修士自身的某个或多个核心“窍穴”、或是“灵穴”彻底融合,使其成为坐镇其中的“镇守之物”。
这便如同凡间王朝,会在名山大川敕封山神,在江河湖海敕封河伯、水神一般。有了这些“神灵”坐镇,不但可以稳固山川地理、调理水脉气候(对应修士体内,便是稳固小天地结构、平衡五行灵气),还可以使得王朝(修士)在需要时(修炼时),更加快高效地调动天地之力(吸纳和精炼灵气)。
人身三百六十五处大穴(虚数,实际因功法传承不同而有差异),就如同是体内小天地的一座座“灵山”;而人身各大经脉、灵脉,则如同一条条贯穿天地的“河流”。一般的经脉,主要负责运输灵气,只需要不断扩宽、增强其韧性即可,如同疏浚河道。而关键的窍穴,尤其是那些与五脏、丹田、识海相连的核心大穴,若是能有一件合适的“镇守之物”坐镇,那便如同灵山有了山神守护,其效果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修炼时,灵气流经此穴,会被迅提纯、转化;对敌时,法力由此穴激,也会更加凝聚、磅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便是本命之物能极大提升修士实力的原因之一。但福兮祸之所伏,这种紧密的联系也意味着巨大的风险。本命之物与修士性命交修,息息相关。若是本命之物受到重创,甚至被毁,那么坐镇的窍穴乃至整个体内小天地都会受到剧烈冲击,修士轻则修为大跌,道基受损,重则当场殒命,魂飞魄散!反之,若是修士自身陨落,其本命之物也多半会灵性大损,甚至随之崩毁。这便是“本命”二字的真正含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再看楚阳,他已然将剑十三、混沌珠、玄黄塔这三件先天至宝,都炼化成为了自己的本命之物!混沌珠坐镇中丹田,调和周身法力,蕴养混沌之气;剑十三则因其锋锐无匹、灵动变化的特性,并未固定于一穴,而是占据了体内秉风、天宗、肩后等数个与手臂、肩背力相关的关键窍穴,时常在这些窍穴间游走,如同一位巡狩疆域的大将,随时准备爆出惊天一击;而玄黄塔,则因其厚重稳固、防御无双的特性,一直镇守在楚阳的灵旋空间深处,如同定海神针,守护着他最核心的底蕴。混沌珠和剑十三的意识体,也时常会到灵旋空间中“串门”,与玄黄塔交流(或许是一种能量或法则的互补与共鸣),不过三样至宝灵性极高,各有秉性,大多数时候,它们并不会过多理会对方,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与独立。
今日,就在小道士陈染出于好意,将那张得自师门、用以安抚心神、驱逐外魔的“静心安神符”贴在楚阳额间之时,异变生了!
楚阳额间的上丹田,乃是修士“意”之所在,是灵识海在身体表象中的主要承接窍穴。这张符箓所散出的温和、宁静、带着涤荡污浊之能的安抚能量,如同暖流淌过冰封的河床,瞬间冲击了楚阳那自我封闭、陷入绝对沉寂的上丹田!
这一下,如同在万年冻土上投入了一颗烧红的炭火,瞬间便使得楚阳那冰封的灵识海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异动!
外界的冰雪世界,那呜咽的狂风似乎减弱了一丝,漫天飞舞的、足以冻结灵魂的雪屑,也仿佛有了一瞬间的凝滞。极细微的、几乎难以察觉的“咔嚓”声,在无边冻土的深处隐约响起,那是冰层开始出现微小裂隙的征兆。覆盖整个世界的厚重冰雪,虽然依旧茫茫无际,但其最表层,那亿万年不变的绝对酷寒,似乎开始有了极其缓慢的、一丝丝的……消融的迹象。
而在这片冰原中心,那栋被黑紫色能量封印的小木屋内,变化更为明显。那一排排望不到尽头的书架之上,无数的玉简开始自地散出微弱的光芒。那光芒起初如同夏夜萤火,星星点点,明灭不定,但很快,越来越多的玉简被唤醒,光芒逐渐连成一片,如同星河复苏,流淌在知识的穹隆之下。光芒之中,承载着楚阳过往记忆的信息流开始加流转、碰撞,试图冲破某种枷锁。
与此同时,悬浮于灵旋空间真实本体中的剑十三、混沌珠、玄黄塔,亦是齐齐微微一震!剑十三那琉璃般的剑身荡漾起一层清澈的涟漪;混沌珠表面那蕴含万法源流的能量涟漪扩散度加快了一丝;玄黄塔那九层塔身则散出一圈柔和的玄黄光晕,仿佛在回应着灵识海中的呼唤。三件本命至宝,都感受到了主人灵识海中那丝微弱的、却真实不虚的“松动”与“生机”。
除此之外,在楚阳肉身的腰间,一个与那能够容纳活物的“湛海灵袋”悬挂在一起的、仅有婴儿手掌大小的淡青色灵袋,此刻也是毫无征兆地微微一震!这灵袋看似普通,材质却非比寻常,上面绣着云纹古篆,散着一股若有若无的、与楚阳本体同源却又更加古老纯净的草木灵气。此刻,它仿佛感应到了楚阳灵识海的异动,以及那“静心安神符”带来的安抚净化之力,其中所盛放的物件,似乎被触动,散出了一丝极其微弱的、带着欣喜与期盼的灵性波动……
这一切的变化,都源于那张看似普通的“静心安神符”。它如同一点星火,落入了楚阳那自我冰封、用以抵御同生蛊诡异能量的识海绝域之中。虽然这点星火尚且微弱,远不足以彻底融化冰原、驱散黑暗,但它确确实实地带来了一丝变数,一丝希望。那被符箓力量牵制和净化掉一部分的同生蛊能量,那开始出微光的记忆玉简,那隐隐有融化迹象的识海冰雪,以及那齐齐震动的本命至宝和神秘灵袋……都预示着,楚阳这沉寂了不知多久的灵识世界,正在从最深的冬眠中,被悄然唤醒。
风暴,或许即将来临。而希望,也正在死寂中悄然孕育。
喜欢诸天玄灵元界请大家收藏:dududu诸天玄灵元界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