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兵全力奔跑,夜幕降临不久,李轩便抵达太原城。
第八十六章抵达太原
望着眼前冷清的太原城,李轩满心疑惑,经信使确认无误后才放下心来。
急于行程,官员们延误了迎接,韩风索性率众强行通过,直抵太源布政使衙门。与此同时,陈虎接掌了太源指挥使司的军权。
夜深,韩风几乎未受阻挠。
他下令召集太源所有官员,自己则端坐大堂等待。
最先抵达的是杨明、孙翔及太源指挥使钱卫城。
“兄长。”
“安宁侯爵,我手头有样东西,能助你解决石材的采集与运输之困。”韩风含笑对杨明说。杨明一脸困惑,连忙追问:“敢问阁下所指何物?”
“混凝土,皇家商行即有售。我的领地正用它建造,度飞快且坚固异常。”
“当真?”杨明一直在龙城督建新城,对混凝土的卓越成就一无所知。
“千真万确,稍后我会让皇家商行的人与你联络。”韩风推销完自家货品后,扫视地上跪着的官员们,“你们之中谁的官职最高?”
一位身着紫袍的官员小心翼翼地向前几步,答道:“下官乃太源布政使。”
“哦,看来太源的官员班子颇为完整。”韩风边说边步入官员之中,“晋王在自己的领地遇刺,你们可知晓?”
官员们闻言皆大惊失色,连忙否认,但其中几人已面露惧色,这一切都被韩风看在眼里。
文武不和由来已久,且杨明深知李棣此行意在暗访,故不能暴露其身份。
那些官员只道是锦衣卫驾到,打算**潜逃,再将罪名嫁祸给北狄,以求自保。
“老三,你的领地事务,自行处置。”韩风说罢便在一旁悠闲品茶。李棣随即点名数人,跟随的锦衣卫迅将其擒获。
其余官员也将由锦衣卫继续审查,违法者必将严惩不贷。李棣则亲自领兵前往张家、王家抄家。
此前已有线索指向张家和王家,虽证据不足,但先抓人再审讯也不迟。
连夜行动震动了太源周边的势力,一夜之间,太源仿佛风云突变。
次日清晨,街头巷尾议论纷纷,都在谈论张家、王家被抄家的消息,许多商户、乡绅、家族仆人也得知此事,急忙向家族禀报。
在一座府邸中,管家对家主说:“家主,张家、王家昨夜被连夜抄家。秦王韩风已到,那些锦衣卫竟是晋王率领来暗访的,我们会不会也受牵连?”
家主闻言写字的手微微一颤,问道:“都处理妥当了吗?”
管家答:“都已处理妥当。”
“那就好,准备礼物,去拜访一下这两位王爷。”家主说完,放下笔,待管家退下准备时,自言自语:“我钱氏一族沉寂得太久了。”
张家、王家被抄家的消息传出后,太源城内一片哗然,消息传至边疆也引起百姓的热议。
早年,李渊推行的盐政激励商人运送边疆急需物资,以换取盐的销售许可。
晋陕交界地带涌现诸多商贾世家,他们组织难民开垦荒地,大幅降低了运输损耗,从而获得更多盐的销售许可。
这导致边疆附近的田地大多落入这些商人囊中。当韩、魏两家被抄家的消息传至边疆佃农耳里,他们开始忧虑自身前途,唯恐受牵连。
部分不明真相的民众被误导,聚集于边疆,所幸边疆官府重兵驻守,未引动乱。
李煜翻阅着手中的报告,叹了口气,递给旁边的李明:“韩、魏两家的田地全数归入皇田,照陕西的办法执行。”
“务必尽快平息民心,防止动乱。”
李明接过报告,匆匆一瞥,随即命令身边的侍从去处理。“兄长,这两家的田地全部充公,边疆的物资定会匮乏。”
“届时粮食短缺,边疆恐生变故。”李明作为后来在藩王中声名鹊起的存在,既能征战又能安抚民众,看到当前的处置方式,立刻预见了后续可能的问题。
李煜头也不抬地说:“买。”
听到李煜的回答,李明用餐的动作一顿,问道:“买?依照父皇的性情,哪有资金去买?”
“我早已盘算过,仅是陕西一地的皇田粮食,就足以供给半数边军的粮饷。”
“等边疆沿线州郡全面推行新的商税,整顿完整个北方官场后,抄没的土地养活边军绰绰有余。”
“回头让皇家粮仓出面,成为朝廷掌控的粮食调配储存机构,还能调控粮价,避免灾年粮价飙升。”
“这点,我和大哥早已商议妥当,你就别费心了。”
听完李煜的话,李明也不再多说,继续用餐。这时,管家来报:“禀两位王爷,云源陈氏家主求见。”
“呵,云源陈氏?他怎么不说自己是前朝皇室后裔呢?”李明讥讽道。
李煜也皱起了眉头,前朝已消逝多时,居然还有人打着云源陈氏的旗号现身,会不会还有人自称其他贵族后裔呢?他不知对方有何目的,但并未回绝,而是问道:
“这个云源陈氏是何背景?”
管家解释道:“这个云源陈氏自称是前朝的旁系,但具体何时来到太原,为何自称云源陈氏,小的就不清楚了。”
见管家无法提供更多信息,李煜便吩咐将云源陈氏家主带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