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暖玉阁,一片寂静。
赵启的眉头皱得更加厉害了。
他再昏聩,也知道两万北狄骑兵南下意味着什么。
那不是边境摩擦,那是足以动摇国本的大战!
毕竟,北狄骑兵那可是被称之为满万不可敌啊!
那个叫陆沉的,敢在这种事上造假?
他有几个脑袋够砍的?
所以这件事情,大概率是真的了。
赵启眼中的醉意和淫靡消散了大半,脸色也更加的凝重了。
就在这时,一直没说话的杨基却开口了。
“陛下,太子殿下所言,或许……并非空穴来风。只是,眼下北狄使团还在京中,和谈之事正是紧要关头,咱们若是大张旗鼓地调兵,恐怕会惹恼了他们,反而落了口实,不好收场啊。”
真是一只老狐狸!
杨基很清楚,这事儿他得掺和,但绝不能轻易站队。
两头都不得罪,才是在这深宫里活得最久的秘诀。
他这番话,既给了皇帝台阶下,也帮了太子一把,两边都得了好处。
赵启果然听进去了,脸色也稍好了一点。
没错,现在翻脸,确实不合适?
可万一是真的……
那大胤就有危险了啊。
“嗯,杨大伴言之有理。”
赵启沉吟片刻,总算找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
他瞥了一眼地上的赵珩,又转向杨基,下令道:“这事,不可不防。杨大伴,你立刻传朕的口谕,让禁军派出最精锐的斥候,向北搜索!有任何风吹草动,立刻回报!”
“奴婢遵旨!”
杨基立刻叩,随后起身便退了出去。
事情有了处置,赵启心里的烦躁也去了大半。
他重新靠回软塌,看着还杵在原地的赵珩,冷冷地敲打道:“太子,你是国之储君,不要和下面的将领走得太近!”
赵珩心里一阵无奈,但他知道,今天能做到这一步,已经是极限了。
他不敢再多言,只是深深一躬:“儿臣,明白。”
“滚吧。”赵启不耐烦地挥了挥手。
赵珩行礼告退,转身走出暖玉阁。
……
就在京师禁军的斥候快马加鞭北上之时,陆沉依然在搜索着北狄大军的踪迹,他越来越往南边,已经快要离开草原到达大胤边境。
又过了一天,他终于在边境一处隐蔽的山谷中,找到了一支北狄军队。
陆沉带着人趴在一处山脊的草丛后,细观察着谷底的营地,眉头紧紧拧成了一团。
谷底的营地规模不大,从旗帜和营帐的数量来看,这顶多就是一个千人队的规模。
陆沉心头一沉,立刻将视线从营地移开,开始审视周围的地形。
这里是……青月城的东面,直线距离不到一百里!
而往南边看,不到二十里,就是和林县!
这支千人队的目标,恐怕是冲着和林县去的。
和林县只是一座小县城,城中守军,并没有多少!
现在带着人冲过去解决掉这些北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