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卑鄙小人,居然还有愚昧的老百姓相信。
后来,李自成不争气,一不小心把自己玩挂了。
可怜顺治还要接手,带着这群无脑的老百姓奔向小康。
顺治累了,不是肉体累,而是精神累。
每天都渴望着,有个接班人来接盘。
那一年,八岁的玄烨在顺治渴望的眼神中,挺身接了班。
也正是那一年,顺治烧掉了董鄂妃的婚纱。
在五台山,披上了唐三藏的袈裟。(完)
3。多尔衮:武力扫除一切绊脚石
多尔衮,是个暴脾气。
早些年,一言不合就和同僚干架。
打赢了,就趾高气扬的唱小曲。
打输了,就躲在房间里面哭鼻子。
后来,多尔衮长大一些,就懂得了收敛。
不过他还是有对手,就是皇太极的长子豪格。
皇太极在世的时,多尔衮不敢公然和豪格干架。
因为不论怎么干,他都占不到任何便宜。
毕竟干架光靠武力值不行,还要看背景和关系。
皇太极去世之后,多尔衮开始重新对豪格的实力进行评估。
跟随多尔衮多年的亲信,建议多尔衮徐徐图之。
多尔衮自恃兵权在手,随便找了个理由把豪格打了一顿。
豪格心里不爽,于是联合兄弟一起搞多尔衮。
多尔衮暗自窃喜,要的就是豪格和兄弟一起上。
这样,才能把豪格和他的兄弟一网打尽。
多尔衮的计谋,算得上是完美。
不过,越是完美的计划,越是被人诟病。
加上豪格死后,地方造反势力又开始活跃。
多尔衮不得不自己出马,但镇压的效果却不如人意。
于是,坊间就有人传,说多尔衮只会窝里斗。
不过,说闲话的人,未必都是希望大清朝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完)
4。康熙:粮仓虽小可关乎民心
窃玉的人,尚且可以原谅。
偷粮的人,一个都不能放过。
粮仓虽小,那可都是关乎民心的大事啊。
康熙大帝的雄心壮志,却落脚于细枝末节之中。
谁要敢克扣军粮,关个十年半载算是轻的了。
要是碰到窃取官粮的,那毫无疑问就是斩立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