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学术玄思殿(上)
1。方孝孺:宁可掉了脑袋,不可辱了名节
读书人最恨,就是兄弟阋墙。
方孝孺是大学士,自然更为愤恨。
燕王朱棣造反,夺了皇位不算。
还要逼着方孝孺写文章,来歌功颂德。
方孝孺自是不肯,朱棣便有了杀掉他的理由。
株连的,还有十族近千人。
名节,是士大夫最后的遮羞布。
但为了守住名节,方氏家族的代价似乎太大了。
有时候,人的选择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从谁的角度讲故事。
又站在谁的角度,去听这个故事。
反正悲伤的,永远是那些无辜失去的。
活着的,也未必的到一些好处。
更有时候,或许甘愿选择蝼蚁的一生。
这样,至少不会祸及他人。
人生,若是可以有选择的余地。
就不会有那么,荡气回肠的感人故事。
不知道,在地府相聚时。
方氏族人,对方孝孺是如何评价。
世俗之人,有赞其忠孝,亦有叹其愚。
自己的人生,往往活在别人的嘴巴里。(完)
2。陈献章:文人有些骨气,就爱自娱自乐
为朝廷服务,服务的是一个人。
为百姓服务,服务的是一群人。
朝廷重要,还是百姓重要。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评判。
对于陈献章来说,与其做个舔狗。
不如,做个有骨气的文人,自娱自乐。
吏部的工作,他尽心尽责,尽职尽力。
但那些溜须拍马的事情,他很不喜欢。
所以,为不让自己“独善其身”。
他不结党,也不营私,更不聚会。
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学术上,活成了“独行侠”。
树木太秀丽,必然遭到妖风的摧残。
攻击陈献章的男人,是昔日的同僚侍郎尹曼。
陈献章并不理会,收拾包袱,主动请辞了。
从体制内出来的陈献章,回到老家。
并把多年前在吴与弼老师处所学,进行归纳整理。
并且提出了新的理论,开创了明代心学的先河。
一时间,四方的学子纷至沓来。
拿着投名状,要拜陈献章为师学习儒学。
陈献章对诸生,竭尽呵护之心。
爱好,才是最好的老师。(完)